首页> 中文学位 >英汉时间谚语中的隐喻比较研究——基于网络语料
【6h】

英汉时间谚语中的隐喻比较研究——基于网络语料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Contents of Tables

声明

1 Introduction

1.1 Motivations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1.2 Layout of This Study

2 Literature Review

2.1 Metaphor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2.1.1 Literature review of metaphor studies in the west

2.1.2 Literature review of metaphor studies in China

2.2 Definitions of Proverbs

2.2.1 Definitions of proverbs given by dictionaries and scholars

2.2.2 Working definition of proverbs for this thesis

2.3 Summary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is Study

3.1 Working Mechanisms of Metaphors

3.l.l Richards and Black's explanations of metaphors

3.1.2 LakofFs explanations of metaphors

3.2 Hofstede's Five Cultural Dimensions

4 Methodology of This Study

4.1 Data Collection

4. 1. 1 Source of data

4. 1.2 Criteria of selecting data

4.2 Methods of the Analysis

5 Contrastive Study

5.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arget Domains

5.l.1 Analysis of the data

5.1.2 Summary

5.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ource Domains

5.2.1 Source domains in English data

5.2.2 Source domains in Chinese data

5.2.3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5.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appings

5.3.1 Similar domains, similar meanings

5.3.2 Different domains, similar meanings

5.3.3 No counterparts in the other data

5.4 Summary

6 Conclusions

6.1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6.2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Aeknowledgernents

Bibliography

Appendix

展开▼

摘要

隐喻,作为近些年来的热点话题,已经被国内外各学科的学者进行了不同的研究。隐喻不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而是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认知工具:通过具体、熟知的概念去理解抽象、无法触及的概念。从认知角度来看,隐喻是不同概念域间的系统映射。时间,作为一种抽象且不可触及的概念,就是这样通过其它具体概念的典型特征被人们所理解。 谚语,尽管还没有特定的定义,但是已经广泛地被学者和研究者理解为具有隐喻意义。谚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语言使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无论在英语文化还是在汉语文化,谚语都深为人们所关注。然而,语言学家们却没有给予谚语研究以足够的重视。 本文就是对英、汉时间谚语中的隐喻进行对比研究,也就是从隐喻角度比较两种语言中的时间谚语。文中分析使用的英、汉时间谚语均为作者从网上筛选的语料,因为网上的语料是原始、未经加工的,并且比较全面。 研究结果显示在时间谚语中英汉文化对同一概念(时间)的隐喻理解的确存在异同。尽管并不是所有的差异都可以被充分地说明,但是作者利用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对英汉文化中存在的异同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文化对隐喻的理解与使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时间谚语的隐喻研究放到了英汉跨文化比较的范畴中,不仅对跨文化交际研究有所帮助,而且对隐喻研究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希望本文可以深化隐喻、谚语和跨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