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6h】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1.2生态观概念的厘定

1.3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定位

1.3.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生态思想

1.3.2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的生态思想

2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解读

2.1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历史考察

2.2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2.2.1人化的自然

2.2.2自然的人化

2.2.3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联结中介

2.3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透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

2.3.1不同社会形态下不同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2.3.2建立在社会制度之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3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

3.1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综述

3.1.1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现代反响——生态马克思主义

3.1.2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3.2生态马克思主义和谐理念的基本主张

3.2.1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

3.2.2人与社会的和谐

3.2.3生态和谐与社会制度的关系

3.3生态马克思主义和谐理念的当代价值

3.3.1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理念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基础

3.3.2生态马克思主义和谐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4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4.1中国共产党人对和谐社会的探索

4.1.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萌芽

4.1.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初步形成

4.1.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成熟

4.1.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系统化

4.2和谐社会的内涵

4.2.1和谐社会的内涵及维度

4.2.2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4.3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4.3.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4.3.2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4.4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对策思考

4.4.1向全社会大力宣扬善待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4.4.2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4.3努力协调好尊重自然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关系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近代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日益发展,随之产生了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这种生态问题,人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要解决好生态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为指导,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从中找出正确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实现和谐社会作为自己不断奋斗的目标,和谐社会思想不断成熟,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党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摆在了重要的位置。社会和谐包含了整个社会各方面的问题,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
   本文首先论述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对生态观概念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及生态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引出了各种关系中最为重要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结论;其次,分章节总结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理念及其当代价值,并指出了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意义;最后,重点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由萌芽到成熟的整个发展过程,以及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