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新弱势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构研究——以南京市A地区为例
【6h】

城市新弱势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构研究——以南京市A地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相关文献述评

2.1 概念界定

2.1.1 城市新弱势社区

2.1.2 社区养老服务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城市化理论

2.2.2 补偿理论

2.2.3 相对福利论

2.2.4 社区建设理论

2.3 相关研究述评

2.4 研究假设

3 城市新弱势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实证调查

3.1 研究设计

3.2 数据分析

3.2.1 样本特征

3.2.2 城市新弱势社区老人对养老方式的态度

3.2.3 城市新弱势社区老人对医疗的诉求

3.2.4 城市新弱势社区老人对经济收入的态度

3.2.5 城市新弱势社区老人对休闲娱乐的要求

3.2.6 城市新弱势社区老人对社区社会资本的感受

3.3 调查结论

4 建构适度普惠型城市新弱势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4.1 建构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

4.2 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的内容

4.2.1 提供惠民的养老服务

4.2.2 建立普惠的社区医疗保健综合服务体系

4.2.3 提供差异化贫困老人福利津贴

4.3.4 开展适合新弱势社区老人的精神文化服务计划

5 城市新弱势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管理监督建议

5.1 政府重视是重要动力

5.2 各方协作形成养老服务合力

5.3 走社会化与专业化相结合道路

5.4 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在日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大中城市出现了集中安(且去低)保群体的社区,这种特殊的城市社区一般建在城市比较偏远区域,社区设施相对较差,社区大多数居民的经济收入、社会保障、人力资本都处于较低水平,具有明显不同于城市单位社区或新型商品房社区的特点,属于城市新弱势社区。
   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新弱势社区中多数老年人与城市普通退休职工相比养老经济来源偏低,主要依靠微薄的失地补助或低保收入,并缺乏基本医疗保障;加上传统家庭赡养功能已弱化甚至丧失,经济上的客观处境使他们无法使用市场化养老服务,因此需要结合新弱势社区的特殊性提出适合这些弱势老人需求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针对调查结果,本研究提出了建构城市新弱势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从总体上,要建构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模式,主要包括:建立包括社区托老所和居家养老服务在内的日常照料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建立医疗服务综合体系,实现老有所医;开展各年龄段老人精神文化服务,实现老有所乐;提供差异化老年福利津贴,实现老有所靠。另外,本研究还对城市新弱势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管理问题提出建议,要求政府重视对养老服务的监管,在服务体系中扮演主导角色,并且要加强各方协作,形成养老服务合力。同时,城市新弱势社区的养老服务要走社会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道路,还需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对养老服务的落实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