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激光传感器的船舶特征提取和流量检测
【6h】

基于激光传感器的船舶特征提取和流量检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现阶段的船舶检测技术

1.2.2 激光扫描测距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研究内容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在航船舶特征提取和流量检测系统的组成

2.2 前期考察总结

2.2.1 船舶形态特征分析

2.2.2 激光传感器安装地点选择

2.2.3 所选用的激光传感器

2.3 相关原理及数据处理流程

2.3.1 激光传感器测距原理介绍

2.3.2 船舶检测原理

2.3.3 船舶特征提取流程

2.4 本章小结

3 水位线的自适应处理

3.1 数据预处理

3.1.1 数据筛选

3.1.2 二维投影变换

3.2 水位线检测

3.2.1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3.2.2 改进的FCM算法

3.2.3 水位线检测实验及性能比较

3.3 水位线校正

3.3.1 最小二乘法算法

3.3.2 水位线校正实验

3.4 水位线去除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形态学的船舶轮廓特征提取

4.1 数学形态学概述

4.1.1 二值腐蚀和膨胀

4.1.2 腐蚀和膨胀的性质

4.1.3 二值开闭运算

4.2 船舶轮廓检测

4.2.1 轮廓膨胀

4.2.2 连通区域标识

4.3 船舶轮廓重构

4.4 船舶宽度和出水高度提取实验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船舶特征提取

5.1 多源数据融合概述

5.1.1 数据融合的定义

5.1.2 数据融合的分类

5.1.3 数据融合的常用算法

5.2 多传感器时空配准

5.2.1 问题描述

5.2.2 时间配准

5.2.3 空间配准

5.3 多传感器数据关联

5.3.1 在航船舶速度检测原理

5.3.2 船舶量测——航迹关联模型

5.3.3 船舶量测——航迹关联算法

5.4 数据融合实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内河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船舶运输量变得越来越大,船舶流量和吨位的检测变得举足轻重。与此同时,航道管理部门对船舶运输的数字信息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船舶流量和吨位的检测方面,传统的人工检测局限性太大,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航运发展的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检测方式势在必行。苏南运河无锡段作为首个数字航道试验点,利用激光传感器对船舶特征进行提取,实现了流量和吨位的检测。本文即围绕激光传感器提取船舶特征值中的一些重要技术进行研究。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成果如下:
   1、对国内外多种船舶检测技术进行了比较,创新地提出了利用两个激光传感器对船舶具体特征进行检测的思路。对水位线自适应处理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逐个研究,给出了数据预处理时的数据筛选范围及二维投影公式;深入研究了FCM算法,并结合水位线数据特性给出了一种改进的FCM算法,通过性能比较,验证了改进算法的优越性;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水位线进行倾斜校正,最后对水位线进行去除,通过实验取得不错的效果。
   2、由于去除水位线的船舶轮廓并不是完全连通的,因此引入了数学形态学方法对船舶轮廓图进行处理。详细阐述了数学形态学中几种运算的原理及性质;在实际轮廓检测中,研究并确定了适当的结构元素用来进行膨胀操作;对膨胀后的图像,利用八链码进行连通区域的标识,对不同的船舶区域进行了区分;针对轮廓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船舶轮廓重构的解决方案,并给出了对应的公式;将轮廓重构后和未进行重构的船舶宽度和出水高度,分别与实际船舶宽度、出水高度进行比较,验证了轮廓重构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3、基于两个激光传感器的数据融合对船舶长度进行提取。首先深入研究了传感器数据的时空配准问题,结合激光传感器安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本系统的坐标系转换;详细阐述了船舶速度检测原理,并给出了实际计算公式;深入分析船舶运行的实际情况,构建了船舶量测—航迹模型,采取合适的数据关联算法,将两个激光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基于船舶面积与吨位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较好地计算出在航船舶的实际吨位,最后对船舶检测系统进行仿真显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