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参数辨识的架空导线载流温升热路模型研究
【6h】

基于参数辨识的架空导线载流温升热路模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架空导线载流温升模型研究现状

1.2.2 热路模型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2.3 参数辨识方法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2 传统架空导线载流温升模型

2.1 IEEE标准模型

2.2 IEC标准模型

2.3 传统热路模型

2.3.1 热电类比理论

2.3.2 热路模型的建立

2.3.3 热路模型参数计算方法

2.4 数值模拟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架空导线载流温升实验平台设计

3.1 实验平台总体架构

3.2 实验数据采集装置硬件架构

3.3 实验后台数据分析软件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架空导线集总参数热路模型研究

4.1 集总参数热路模型的建立

4.2 集总参数热路模型参数的确定

4.2.1 热流量的计算

4.2.2 基于线性回归的集总参数辨识

4.3 集总参数热路模型实验验证

4.3.1 集总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4.3.2 模型精度验证

4.4 本章小结

5 架空导线分布参数热路模型研究

5.1 分布参数热路摸型的建立

5.2 分布参数热路模型参数的确定

5.2.1 热流量的计算

5.2.2 基于内点法的分布参数辨识

5.3 分布参数热路模型实验验证

5.3.1 模型精度验证

5.3.2 分布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著作情况

展开▼

摘要

架空导线载流温升关系模型常被用于设计输电线路、评估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状态及安全载流容量等领域。近年来,导线温度对电力系统运行影响的研究成为热点问题。故载流温升模型还被应用于修正线路等值参数、提高潮流计算精度、实现电热协调调度以及最优潮流计算等诸多理论中,对传统电力系统分析及调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传统载流温升模型通常将导线视为等温体,然而,架空导线多由数股线束互绞而成,并非热的良导体。另外,传统模型中参数较多,计算时存在经验性,难以准确的获得,给模型计算带来误差。此外,当前的载流温升模型均未能反映导线轴向温度特性,不利于计及线路温度的电力系统分析理论的深入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参数辨识对导线载流温升模型的参数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克服了模型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同时,建立了考虑轴向温度分布的架空导线分布参数载流温升模型,有助于促进线路温度对电力系统运行影响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论文首先研究了包括IEEE模型、IEC模型、传统热路模型及数值模拟模型在内的常用导线载流温升模型,对模型中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各模型的优缺点,为后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后,设计了架空导线载流温升实验平台。平台中数据采集装置具有导线温度、运行电流、环境温度、风速、风向、日照强度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功能,后台数据分析软件具备解析、存储及显示监测数据的功能。该实验平台可用于导线载流温升模型的验证,也可为模型参数辨识提供必要数据。
  为克服传统热路模型集总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线性回归辨识的热路模型参数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参数变化规律。基于线性回归方法的参数辨识结果表明,LGJ-240/30和LGJ-400/35导线环境热阻随着运行电流的增加呈减小趋势。载流温升计算结果表明,将参数辨识结果代入热路模型后,模型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29%,平均相对误差小于0.60%,精度满足工程要求。与传统热路参数计算方法相比,基于辨识方法获得的热路参数提高了集总参数热路模型的计算精度。
  在载流温升集总参数热路模型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反映导线轴向温度特性的分布参数热路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内点法辨识的模型参数计算方法。基于内点法的参数辨识结果表明,LGJ-240/30导线的分布传导热阻、环境热阻随运行电流的增加呈减小趋势,而分布热容随运行电流的增加呈增大趋势。载流温升计算结果表明,将参数辨识结果代入分布参数热路模型后,模型最大相对误差小于3.0%,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可准确计算导线轴向温升热动态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