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研究及应用
【6h】

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研究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理论分析

§2.1引言

§2.2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的光学性能

2.2.1光学斜率

2.2.2色差

2.2.3衍射效率

§2.3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光场分布的追迹-衍射模型

2.3.1问题的提出

2.3.2光流体理论

2.3.3标量衍射理论

2.3.4追迹-衍射模型

§2.4微光学元件光能分布的模拟及验证

2.4.1模拟数据的处理

2.4.2衍射效率的模拟

2.4.3光能量分布的模拟和实验验证

§2.5小结

第三章连续曝光量分布的获得

§3.1引言

§3.2现有的连续曝光量生成方法简介

3.2.1全息记录法

3.2.2电子束、激光束直写

3.2.3灰度掩模技术

§3.3掩模移动曝光技术

3.3.1技术历史简介

3.3.2移动曝光原理

3.3.3边框效应

3.3.4掩模移动技术的对称性要求

§3.4掩模设计中的高频补偿和编码技术

3.4.1掩模损失与空频补偿

3.4.2移动掩模的编码技术

§3.5 G线投影曝光系统

§3.6小结

第四章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的精密成形技术(一)

§4.1引言

§4.2光刻胶元件连续面形控制原理

4.2.1面形控制

4.2.2光致抗蚀材料的选择

4.2.3湿法刻蚀线性性能分析

§4.3光刻胶性能及湿法刻蚀工艺的优化

4.3.1连续面形对光刻胶的要求

4.3.2拓宽线性区

4.3.3跨越线性阈值

4.3.4显影工艺的优化

4.3.5其他工艺问题

§4.4光刻胶元件

4.4.1闪耀光栅

4.4.2角椎棱镜

4.4.3Fresnel透镜阵列

4.4.4微透镜阵列

§4.5小结

第五章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的精密成形技术(二)

§5.1引言

§5.2干法刻蚀简介

5.2.1离子束刻蚀和等离子体刻蚀

5.2.2反应离子刻蚀

§5.3干法刻蚀中的精密成形技术

5.3.1浮雕微光学元件干法刻蚀现状

5.3.2干法刻蚀中面形控制成立的条件

5.3.3蚀速比

5.3.4各向异性比

§5.4浮雕深度的放大传递

5.4.1干湿法刻蚀的有机结合

5.4.2浮雕深度放大传递

5.4.3面形测量

§5.5小结

第六章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应用实例

§6.1引言

§6.2角椎反射镜阵列用于定向反射

6.2.1原理

6.2.2立方型角椎棱镜阵列的制作

6.2.3立体角椎反射镜的性能

§6.3其它应用实例

6.3.1立体显示

6.3.2波前传感

6.3.3半导体整形

§6.4小结

第七章结束语

参考文献

博士生阶段所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专利

展开▼

摘要

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以衍射效率高、衍射色差小、折光性能强等优点而倍受重视.但由于制作技术的限制使这类新型元件的研究尚未深入.该文基于研究现状,在突破制作技术的基础上,对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该文分析了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的光学特性,阐明了它相比于二元光学元优势.深入分析了元件浮雕加深后们相和振幅调制能力的新变化,基于光本理论和标量衍射理论,提出了关于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光场分布的追迹衍射模型.该模型对传弘微光学模型进行了拓展,在描述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射特性时有着比传统模型更高的精确性.在总结和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作者发展了用于生成连续曝光量分布掩模移动光刻技术.通过是掩模移动方式、空间频率补偿和移动掩模编码技术,使掩模移动技术成为产生的曝光量分布结构复杂、分布类型多样、具备实用性的光刻技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