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库恩不可通约性理论研究
【6h】

库恩不可通约性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承诺书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3 本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库恩的范式到库恩的不可通约性

2.1范式的本质

2.2不可通约性概念的引入

2.3对范式的质疑与不可通约性理论的构建

2.4不可通约性思想的文本梳理

第三章 库恩不可通约性理论的内在修正

3.1不可通约性的含义

3.2不可通约性和科学历史主义理论的建构

3.3局部不可通约性与可通约性、可比较性

3.4科学哲学中不可通约性理论的比较

第四章 不可通约性理论的拓展与深化

4.1技术范式与不可通约性

4.2 文化论域中的不可通约性

4.3库恩后期哲学思想的语言学转向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一 T.S.库恩年表和机构的关系与部分认识成果

附录二 现象学方法的研究步骤

展开▼

摘要

库恩一生的观点似乎就在相继科学理论通约和不可通约、翻译和不可翻译之间摇摆,断裂和连续之间的张力也许就是可以认为是库恩思想的一个基点,由亚里士多德经历得到的不可通约性论题的最初萌芽,并在《结构》中用格式塔转换来论证不可通约性,库恩实际上混淆了科学家与历史学家的角色。他最初的谈论是在较强意义上的整体的不可通约性,因后来受到众多学者的批判,库恩在奎因的影响下认为不可通约性就是不可翻译性,把不可通约性限制在了语言方面,通过与费耶阿本德不可通约理论的比较,突显出库恩不可通约理论的张力所在,后期受维特根斯坦和沃尔夫的影响,库恩倾向于把科学革命看成是语言革命,科学共同体因而是语言共同体,区分了学习习得的语言学和非语言学过程,发现了求助于标准和相似关系的同化、顺应迁移学习的认知机制,而库恩的哲学风格亦从自然主义的描述转向先验的语言分析,前期库恩采取自然化进路,从科学史实际入手展开哲思,后期又折返先验进路,在后期库恩哲学语言转向下,库恩从先验进路继续深究不可通约性,进而有‘分类学-词典解决’、概念的意义变迁,由生活世界进入一种对历史的辉格式反思,而非建构式的相对主义的‘强纲领’,对于不可通约性理论存在的合理性,本文从科学发展的‘硬核’理论、技术范式和中西方文化间的不可通约以及在特定的语境中来理解库恩对不可通约的非理性、非相对主义的合理性辩解,库恩从语义的指称角度用诠释学的哲学解释区分了奎因的翻译共同体,在‘局部交流中断’的地方,重新彼此沟通,但库恩晚年暗示,应从认知角度来理解他的工作,一些认知科学家开始利用认知科学的成果,对概念的本质到概念变化提出认知的解释,在某种程度上支持和进一步发展了库恩的后期工作。追随着时代烙印中的不可通约性理论涉及了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研究议题包括分裂的认同、话语分析和语言的使用和意义、模糊语解释与不确定性等,以及后库恩时代的科学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本文主要是梳理了库恩的学术脉络,结合库恩的自然科学背景,从哲学、心理、语言、技术、文化等人文视角出发,始终把库恩放在所处的科学哲学的时代中去审视,着力探讨库恩的语言转向及其认知根源,提出基于语言的图式概念和隐喻观,把不可通约引申为部分交流或不完全交流,用哲学的辩证、分析和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在对库恩不可通约的语言学转向分析后,由翻译和指称的不确定性至库恩放弃格式塔类比的知觉诠释,所体现了科学哲学自然化和认知转向对科学实践本性的把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