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政产学研金介”协同创新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6h】

“政产学研金介”协同创新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可能的创新点

第三节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第二章 发达国家协同创新模式的发展研究

第一节 美国协同创新模式概况

第二节 日本协同创新模式概况

第三节 英国协同创新模式概况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兴国家的协同创新体系发展研究

第一节 新加坡协同创新模式概况

第二节 巴西协同创新模式概况

第三节 韩国协同创新模式概况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协同创新模式的发展研究

第一节 典型区域协同创新模式概况

第二节 我国协同创新模式发展的瓶颈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产学研金介”各主体的国际比较研究

第一节 协同创新模式之政府角色比较

第二节 协同创新模式之产学研角色比较

第三节 协同创新模式之金融机构角色比较

第四节 协同创新模式之科技中介角色比较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政产学研金介”协同创新案例介绍

第一节 南京工业大学2011计划介绍

第二节 南京工业大学协同创新模式的建立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总结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硕士研究生期间获奖

展开▼

摘要

协同创新,简而言之是组织内部形成的知识与技术的分享机制。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创新日新月异,协同创新理论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更新和发展。协同创新究其特征,其实为各个独立的创新主体拥有共同目标以及内在动力,通过直接的交流沟通方式,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搭建资源平台,开展多方位交流与协作。可以肯定的是,协同创新是多主体之间的合作。同样,克里斯托夫·弗里曼(Christophe Freeman)的国家创新体系l理论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得出一个众多主体参与的网络系统。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分支是思想、技术、制度等多方面的创新和发展。这一创新体系和协同创新理论有内涵的一致性和包容性,体系主要由主体、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外界互动等方面的创新组成。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将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作为发展的目标,积极提升和发挥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
  协同创新是多主体的互动,参与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科技中介机构等,这种主体的互动要求的不仅是创造与创新的积极性,更需要长效的机制作为保障。我国的协同创新发展起步较晚,加之各主体之间互动缺乏长效激励,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的创新能力,影响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创新大国的转变。因此,推动我国协同创新的发展,助力国家创新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如箭在弦。
  本文立足点在于协同创新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同比较研究的方式映射各个国家在协同创新建设上的有益经验,着重对协同创新模式的典型国家和地区开展比较研究。首先,本文的研究对象包括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包括对新加坡、巴西、韩国等新兴国家的研究。第二,为了更好的结合本土经验和实际需求,本文的研究范围也涵盖了上海、深圳等地区。通过研究得出相关国家和地区在协同创新方面的经验与启示。第三,在此部分的研究中在政产学研金介协同创新的视角下,通过每一个主体在不同国家的政策、手段、表现等的比较,看到我国在协同创新上的缺失和不足,借此不断提升我国各创新主体对科技的贡献力度,促进我们国家经济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第四,本文在上述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建议包括政府层面的政策建议、企业层面的政策建议、高校科研院所层面的政策建议、金融机构层面的政策建议、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对策建议。本文将以各主体为建议对象,进行全方位的政策服务和科学建议,力求提出的合理性建议对我国构建协同创新模式起到积极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