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波辐射联合阿霉素脂质体抗兔VX2肿瘤效果的初步研究
【6h】

微波辐射联合阿霉素脂质体抗兔VX2肿瘤效果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评价兔肝VX2种植瘤模型经微波辐射联合阿霉素脂质体栓塞的效果,探讨联合治疗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微波联合阿霉素脂质体化疗栓塞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
   方法:将肝脏已成功接种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A组为肝动脉注入阿霉素碘化油乳剂(对照组);B组为注入阿霉素脂质体碘化油乳剂;C组微波辐射联合栓塞阿霉素碘化油乳剂;D组微波辐射联合栓塞阿霉素脂质体碘化油乳剂;4组实验动物于介入术前1天,术后14天行CT肝脏扫描,测量肿瘤大小;同时于介入前1天、介入后1天、7天行肝功能检查,在微波辐射前、微波辐射过程中、微波辐射后1/2 h 、微波辐射后1 h测量呼吸频率、心率和体温。术后15天处死动物,全部实验动物均取肿瘤组织及周围组织作组织病理学检查,计算肝移植瘤的坏死面积,观察肝内及其它器官肿瘤转移的发生率,并检测肿瘤组织VEGF和MVD的表达。
   结果:①术前1天各组动物肿瘤体积、肝功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14天平均肿瘤体积A组为6.02±1.21 cm3;B组为5.74±1.43 cm3;C组为3.26±0.37 cm3;D组为1.89±0.14 cm3。A、B、C 三组平均肿瘤体积均大于D组,A和C 组之间、 B和D组之间亦有差异;②介入治疗和微波辐射治疗后,兔肝功ALT、AST明显升高,但一周后可恢复正常,各组肝功能检测无明显差异;③微波辐射后兔的生命体征稳定;④14天后处死实验动物,病理切片显示瘤区瘤细胞出现大量坏死,周围纤维组织增生,瘤血管淤血闭塞。临近瘤区的肝细胞可发生混浊肿胀,汇管区可见中性白细胞浸润,呈急性炎症性改变,D组坏死率明显高于其他组;D组远隔转移率低于其他实验组;⑤免疫组化检测VEGF与MVD显示D组实验结果表达最少,与其它各组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经动脉途径应用阿霉素脂质体联合微波辐射抗兔VX2肿瘤效果明显,初步认为微波辐射有助于提高阿霉素脂质体的抗肿瘤效果,对兔的生命体征、肝脏功能可产生一过性影响,毒副作用轻微,联合微波辐射治疗是安全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