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T灌注成像对部分脾脏栓塞术后肝脏血流改变的评价
【6h】

CT灌注成像对部分脾脏栓塞术后肝脏血流改变的评价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应用多排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脏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方法: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脏功能亢进患者20例,其中肝功能A级患者16例,B级患者4例,脾脏体积轻度肿大5例,中重度肿大15例,20例患者心肺功能均正常,无脾动脉栓塞禁忌症。分别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前2天及术后1月各行1次肝脏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g imaging,CTPI)。分别测量每例患者术前及术后的下列各项CT灌注参数:肝总血流灌注量(hepatic blood flow,HBF)、肝总血容量( hepatic blood volume,HBV)、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perfusion index,HPI)、门静脉灌注量(hepatic portal perfusion,HPP)、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以及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达峰值PV(peak of value)、达峰时间(time of peak)、达峰持续时间TTP(total time of peak);脾静脉直径SVD(diameter of splenic vein)、门静脉直径PVD(diameter of portalvein)。后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术前、术后两组参数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患者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前/后的各项灌注参数为:HBF159.52/150.25ml/(min.100mg)(P<0.05),HBV16.28/14.47ml/(min.100mg)(P>0.05),HPI0.23/0.40/(P<0.05),HPP122.37/90.02ml/(min.100mg)(P<0.05),HAP35.64/63.73ml/(min.100mg)(P<0.05),MTT16.17/16.32s/(P>0.05),PS34.24/32.14ml/(min.100mg)(P>0.05);PV164.70/110.75(HU)/(P<0.05)、TP16.12/18.40(S)/(P<0.05)、TTP7.18/9.43(S)/ (P<0.05),PVD1.39/1.23(S)/ (P<0.05)、SVD1.01/0.73(S) (P<0.05)。HBV、MTT、PS这几个灌注参数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前组及术后组的统计学分析中无统计学意义,而HBF 、HAP、HPP、HPI、PV、TP、TTP、PVD、SVD等灌注参数在术前、术后的统计学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肝脏MSCT灌注成像技术能通过灌注参数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脏功能亢进患者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肝脏的血流变化,本实验中显示患者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肝动脉血流灌注量明显升高,而门静脉血流灌注量降低,总肝灌注量也降低,从而导致肝动脉灌注指数在术后明显升高;本课题是在彩色多普勒、PET、ECT、核医学等影像技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脏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肝、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证实了多排螺旋CT(MSCT)血流灌注成像技术具有无创、安全、重复性好、操作性强等优点;其功能软件对各项灌注参数的精确计算,以及用不同强化时间增强的CT值所作的各感兴区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具有比其他检查工具更加量化及直观性;更能精确的评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PSE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手段和评价治疗效果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临床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