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鼠脊髓水平ephrinBs/EphBs信号介导吗啡镇痛耐受、依赖和戒断反应
【6h】

小鼠脊髓水平ephrinBs/EphBs信号介导吗啡镇痛耐受、依赖和戒断反应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EphBs受体及ephrinBs配体存在于成年小鼠的大脑、脊髓及外周组织中,在各种生理和病理状态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及其他实验室的研究已经证明小鼠脊髓水平ephrinBs/EphBs信号参与了伤害性信息的调制及脊髓神经元敏感化,而伤害性信息引起的脊髓神经元与吗啡镇痛耐受、依赖和戒断反应引起的脊髓神经元敏感化分享一些相同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然而,小鼠脊髓水平ephrinBs/EphBs信号是否参与吗啡镇痛耐受、依赖和戒断反应及其相关的脊髓神经元敏感化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小鼠脊髓水平ephrinBs/EphBs信号是否介导吗啡镇痛耐受、依赖和戒断反应。
   方法:
   1.为观察急性依赖及戒断反应下脊髓水平ephrinB1的表达,在吗啡(100mg/kg,s.c.)注射后4小时或者纳络酮(4mg/kg,i.p.)注射后一小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脊髓ephrinB1的含量;为观察慢性依赖及戒断反应下脊髓水平ephrinB1的表达,在第8d吗啡(10mg/kg,s.c.)或者纳络酮(4 mg/kg,i.p.)注射后一小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脊髓ephrinB1的含量。
   2.为观察鞘内注射(i.t.)EphB1-Fc(可扣押ephrinBs, 消除其作用)是否抑制和逆转吗啡急性耐受反应,在第一次吗啡(10mg/kg,s.c.)或者第二次吗啡(10mg/kg, s.c.)注射前10min鞘内预先注射EphB1-Fc(0.5 μg, 溶于5 μl生理盐水中),观察吗啡注射后第45 min, 90 min, 135 min, 180 min, 225 min, 270 min, 315 min, 360 min小鼠后足热缩足潜伏期变化;为观察i.t. EphB1-Fc是否抑制和逆转吗啡慢性耐受反应,在第1 d, 3 d, 5 d, 7 d, 8 d或者第8 d吗啡 (10mg/kg,s.c.) 注射前10 min鞘内预先注射EphB1-Fc(0.5 μg, 溶于5 μl生理盐水中), 观察在1-8 d吗啡注射后第45 min小鼠后足热反射缩足潜伏期变化;为观察i.t. EphB1-Fc是否抑制和逆转吗啡急性戒断反应,在吗啡(100mg/kg,s.c.)或者纳络酮(4mg/kg,i.p.)注射前10 min鞘内预先注射EphB1-Fc(0.5 μg, 溶于5 μl生理盐水中), 观察纳络酮注射后30 min内小鼠跳跃的次数;为观察i.t. EphB1-Fc是否抑制和逆转吗啡慢性戒断反应,在第1d, 3d, 5d, 7d, 8d吗啡(10mg/kg,s.c.)或者第8 d纳络酮(4mg/kg,i.p.)注射前10 min鞘内预先注射EphB1-Fc(0.5μg, 溶于5μl生理盐水中),观察纳络酮注射后30 min内小鼠跳跃的次数。
   3.在慢性吗啡依赖和戒断模型中,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纳络酮(4mg/kg, i.p.)注射后30 min内脊髓水平磷酸化ERK1/2的含量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纳络酮(4mg/kg, i.p.)注射后1 h内脊髓背角Fos蛋白的含量。
   结果:
   1.急慢性依赖及戒断反应下小鼠脊髓水平ephrinB1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
   2. EphB1受体抑制剂EphB1-Fc鞘内预先注射后,延长急慢性吗啡镇痛耐受反应热反射缩足潜伏期,增加急性吗啡耐受反应曲线下面积。
   3. EphB1受体抑制剂EphB1-Fc鞘内预先注射后,明显减少急慢性吗啡戒断反应跳跃次数,明显减少急慢性吗啡戒断反应脊髓水平磷酸化ERK1/2表达及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
   结论: 小鼠脊髓水平ephrinBs/EphBs受体信号介导吗啡镇痛耐受、依赖和戒断反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