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对5/6肾切除大鼠残余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6h】

大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对5/6肾切除大鼠残余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研究生个人简介

缩略词表

摘要

第一部分 大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检测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EMD-PLGA NPs对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TGF-β1、CTGF干预的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载药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临床培训小结

致谢

声明

论文审阅认定书

展开▼

摘要

文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一部分大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检测。
  目的:制备大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Emodin-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nanop-articles,EMD-PLGA NPs),观察其电镜形态、稳定性,测定粒径、包封率、载药量。
  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Emulsion solvent evaporation method)制备EMD-PLGA NPs并按照正交设计优化处方,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粒的外观形态,激光粒度仪检测纳米粒的大小、分布及zeta电位,沉降法观察稳定性,用紫外分光度计测量EMD-PLGA NPs的吸光光度以计算包封率、载药量。
  结果:得到最佳优化处方工艺条件,在最佳条件下制得EMD-PLGA NPs呈圆球状或椭圆状;粒径约(100±50) nm左右;分散体系的颗粒由上而下呈逐渐变淡的弥散分布,无明显的沉积物;包封率为(24.5±1.9)%,载药量为(18.9±3.4)%。
  结论:属国内外首次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EMD-PLGA NPs,该制备方法材料简单,便于操作,优于以往的固体脂质纳米粒法;制备的EMD-PLGA NPs粒径小、分布均匀、载药率较高,药物吸光度及稳定性等均符合要求。为进一步制备组织靶向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 EMD-PLGA NPs对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TGF-β1、CTGF干预的研究。
  目的:探讨大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Emodin-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nanoparticles,EMD-PLGA NPs)对5/6肾切除大鼠残余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4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Sham组)、造模组30只。造模成功24只,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Model组)、大黄素组8只(EMD组)、纳米粒组8只(NPs组),实验期间检测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实验结束时光镜观察残余肾组织病理变化,并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
  结果:给药后2、4、6、8周,NPs组24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8.507±0.391)mg、(12.818±0.416)mg、(50.462±0.385)mg、(80.281±0.946) mg,与Model组、EMD组比较尿蛋白定量下降(P<0.01);给药后4、8周,与Model组、EMD组比较,NPs组血尿素氮(15.331±0.288)mmol/L、(19.273±0.339)mmol/L,血肌酐(80.950±2.213)μmol/L、(100.470±2.813)μmol/L水平降低(P<0.01);病理HE染色显示NPs组较Model组肾脏病理损害轻;免疫组织化学、RT-PCR结果显示,与Model组、EMD组比较,NPs组TGF-β1、CTGF在肾组织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EMD-PLGA NPs较普通EMD降低尿蛋白定量、BUN、SCr效果好,并且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CTGF的表达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能更好地延缓肾病慢性进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