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乡一体化进程下苏南渔村空间适应性策略研究——以太湖流域为例
【6h】

城乡一体化进程下苏南渔村空间适应性策略研究——以太湖流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解析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苏南太湖渔村空间的基础研究

2.1 ANP决策理论

2.2 评价学理论

2.3 苏南太湖渔村基础研究

第三章 渔村主体宏观政策梳理与渔村空间现状问题分析

3.1 城乡一体化

3.2 新型城镇化

3.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4 研究对象与三大宏观政策的层次关系研究

3.5 渔民本身生产、生生活的矛盾与需求

3.6 具体政策对渔村主体的适用性和落地情况

第四章 苏南太湖“美丽渔村”建设标准的分析与建立

4.1 苏南太湖渔村的乡村建设经验总结

4.2 苏南太湖“美丽渔村”建设指导标准

第五章 基于ANP的苏南太湖“美丽渔村”评价体系构建

5.1 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与指标选取

5.2 评价体系的指标选定和框架构建

5.3 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确定

5.4 评价体系的形成与应用

第六章 苏南太湖渔村空间适应性策略、不足与展望

6.1 苏南太湖渔村的类型划分

6.2 评价结果导向的苏南太湖渔村问题分析

6.3 针对类型的渔村空间适应策略和改造设计

6.4 适应性策略的总结、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 表 目 录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在国家当前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的热潮下,传统农村的建设发展得到了有效的促进和提高,但其中一些特殊的村落类型却得不到重视。根据国内其他地区的农村建设状况,渔村这一类型往往因其“非农非城”的身份被无意中忽视,其在相关政策中也普遍处于尴尬地位。传统“三农”问题的相关方针政策通常关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而专业渔村往往被淡化因而形成政策与专业研究上的盲区。
  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渔业村落建设发展动态、ANP决策理论、评价学理论以及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关的国内宏观政策的基础上,以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管辖下的48个渔业村落为研究主体,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渔村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尝试提出适用于苏南太湖渔村的空间适应性策略。
  首先,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对苏南太湖渔村进行基础情况研究,主要包括连家船与渔民上岸的历史过程、渔村聚落的总体布局特征和渔民住宅的单体风貌特征;其次,经过对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三大宏观政策的梳理解读,强调当前渔村空间建设发展的关键点必须落在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结合上;再次,结合苏南太湖渔村空间的现状问题分析与乡村建设的经验总结,提出苏南渔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标准,之后基于ANP的决策方法,进一步设计出苏南太湖“美丽渔村”建设的评价体系,体系架构由传统渔村空间与文化的保留传承、现代渔村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两部分组成;然后,利用该评价体系对典型渔村进行实际评价核分,以评价结果和指标权重为导向,总结出苏南太湖渔村空间的当代适应性策略,主要包括:划分出渔村的“现代建设协调区”和“渔业文化风貌区”,“渔业文化风貌区”进一步区分出“传统生活风貌区”和“渔业生产风貌区”;整合传统区域内的街巷格局,梳理现代区域内的道路网络,使得两部分能够相互协调,又不失彼此特征,提高渔村的整体性和统一性;通过危房改造的形式,对渔村中部分废弃且年代久远的渔民住宅进行改造整治,依据渔民意愿继续用作居住或是置换为其他功能;采取宅基地置换的方法,营造出渔村中缺失的公共空间或特色空间,其功能应包括生产和服务两方面。
  最后,对上述策略有待改进的地方与后期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