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权力与空间不同组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6h】

权力与空间不同组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

1.3.1 权力

1.3.2 空间

1.3.3 区域经济发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权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进展

2.1.1 权力决定分配:权力经济的理论范式研究

2.1.2 分权式权力结构影响地方财政收支:财政分权理论

2.1.3 集权式权力结构影响地方产业结构:行政集权研究

2.1.4 政治精英权力结构影响地方经济走势:实际政治权力研究

2.1.5 小结

2.2 空间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进展

2.2.1 空间是生产资料:空间生产理论

2.2.2 空间是资本:城市空间资本化

2.2.3 空间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规模经济和城市空间绩效

2.2.4 小结

2.3 权力和空间耦合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进展

2.3.1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

2.3.2 尺度重构理论

2.3.3 行政区经济理论

2.3.4 小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权力和空间组合模式的分类及影响机制

3.1 分类依据

3.1.1 权力的分类依据

3.1.2 空间的分类依据

3.1.3 组合的分类依据

3.2 权力和空间的组合形式

3.2.1 高资源配置权+战略空间

3.2.2 低资源配置权+战略空间

3.2.3 高资源配置权+非战略空间

3.2.4 低资源配置权+非战略空间

3.3 权力和空间组合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3.3.1 权力和空间组合与物质资本要素

3.3.2 权力和空间组合与土地资源要素

3.3.3 权力和空间组合与人力资本要素

3.3.4 权力和空间组合与科技创新要素

第四章 高配+战略组合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4.1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概况

4.2 苏州工业园区高配+战略组合的具体表现

4.2.1 垂直方向上拥有高资源配置权

4.2.2 水平方向上资源配置权集聚

4.2.3 外资驱动阶段园区战略空间地位的表现

4.3 苏州工业园区高配+战略组合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绩效分析

4.3.1 高配+战略组合下物质资本要素向园区集聚

4.3.2 高资源配置权引导下土地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

4.3.3 战略空间发展引起园区人力资本和创新要素的集聚

4.3.4 高配+战略组合下苏州工业园区成长为地区经济增长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低配+战略组合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5.1 原常州戚墅堰区发展概况

5.2 原戚区低配+战略组合的具体表现

5.2.1 垂直方向上资源配置权受限

5.2.2 水平方向上资源配置权分散

5.2.3 外资驱动阶段原戚墅堰区战略空间地位的表现

5.3 原戚区低配+战略组合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绩效分析

5.3.1 低配+战略组合下物质资本要素在戚区集聚少

5.3.2 低资源配置权造成威区土地资源要素增长十分缓慢

5.3.3 行政区划的长期分割破坏了产业集聚效应

5.3.4 低配+战略组合下戚区战略性空间资源在低发展平台上长期耗散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配+非战略组合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6.1 常州高新区发展概况

6.2 常州高新区高配+非战略组合的具体表现

6.2.1 垂直方向上拥有高资源配置权

6.2.2 水平方向上资源配置权集聚

6.2.3 外资驱动阶段常州高新区地处常武非战略空间的表现

6.3 常州高新区高配+非战略组合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绩效分析

6.3.1 高配+非战略组合下物质资本要素向常州高新区集聚相对缓慢

6.3.2 高资源配置权使土地资源要素大量向常州高新区集聚

6.3.3 战略空间转移引起常州高新区人力资本和创新要素的缓慢集聚

6.3.4 高配+非战略组合下常州高新区发展潜力较大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低配+非战略组合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7.1 苏州吴中区发展概况

7.2 苏州吴中区低配+非战略组合的具体表现

7.2.1 垂直方向上资源配置权受限

7.2.2 水平方向上资源配置权分散

7.2.3 外资驱动阶段吴中区非战略空间地位的表现

7.3 苏州吴中区低配+非战略组合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绩效分析

7.3.1 低配+非战略组合下物质资本要素向吴中投资较少

7.3.2 低资源配置权使吴中土地资源要素呈分散趋势

7.3.3 非战略空间下人力资本要素和创新要素向吴中区集聚缓慢

7.3.4 低配+非战略组合下吴中区发展相对滞缓

7.4 本章小结

8.1 主要结论

8.1.1 基于权力·空间视角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尚存不足

8.1.2 权力和空间耦合作用下可将权力和空间组合成四种模式

8.1.3 高配+战略组合易成为地区发展增长极

8.1.4 低配+战略组合易耗散战略空间资源

8.1.5 高配+非战略组合发展潜力较大

8.1.6 低配+非战略组合发展较为滞缓

8.1.7 权力+空间=生产力

8.2 创新点

8.2.1 为研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因素提供了新视角

8.2.2 总结出“权力+空间=生产力”这一区域经济发展实质

8.2.3 为构建空间规划体系拓展了新思路

8.3 不足与展望

8.3.1 文章不足

8.3.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为给本国或本地区创造更多“附着”流动资本的机会,国家与地方政府加快了尺度重构的步伐,重塑了全球化环境中的“场所空间”,通过特定空间尺度的生产、重构和竞争,创造出有差异的空间生产单元以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空间生产策略。譬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分权和集权化改革,各类行政区划政调整以及“沿海开发开放”等区域发展战略,都可归为尺度重构之列等。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开发区等都是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出来的特殊权力和空间格局。对此,密切关注尺度重构的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分析框架和研究路径,但无论何种尺度重组都是在改变区域内权力和空间组合的实质上实现的。然而长久以来,学术界尚未从权力和空间组合的视角去探究区域经济发展。
  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权力和空间不同组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研究。根据我国政府资源配置权力运行的特质和空间地位的属性,划分出高、低资源配置权和战略、非战略空间。进而,细分出同构状态下的“高资源配置权+战略空间”、“低资源配置权+非战略空间”,和异构状态之下的“高资源配置权+非战略空间”,以及“低资源配置权+战略空间”这四种组合。通过4个典型实证案例对比分析了不同权力和空间组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下,高配+战略组合易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低配+战略组合则会因为战略性空间资源得不到高效利用而在较低发展平台被不断耗散;高配+非战略组合则刚好相反,虽然前期建设投资成本较高,但会因为高资源配置权的优势逐渐吸引经济发展要素,并随着战略空间的转移,有逐渐成为新增长极的潜力;低配+非战略组合则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相对滞缓。进一步推演可发现“权力+空间=生产力”这一有趣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