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道德绑架问题的伦理分析
【6h】

网络道德绑架问题的伦理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文献

(二)国外研究文献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网络道德绑架现象及其不良影响

一、网络道德绑架现象

(一)对普通人的道德绑架: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二)对公众人物的道德绑架:只讲义务,不讲权利

(三)对公职人员的道德绑架:只重道德,不重规则

二、网络道德绑架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干扰个体自由意志

(二)弱化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力

(三)强调道德义务,破坏伦理公平

第二章 网络道德绑架产生的原因

一、道德绑架行为主体自身因素

(一)绑架者自身因素

(二)被绑架者自身因素

二、社会环境因素

(一)社会现状与道德愿景的差距

(二)社会中义利观的影响

(三)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冲突

三、网络媒体因素

(一)网络环境的虚拟化和弱制约性

(二)网络媒体道德评价标准的单一化

(三)网络媒体的商业化和大众化

第三章 解决网络道德绑架问题的基本对策

一、启动绑架者自身的道德矫正

(一)绑架者需要提高道德自律

(二)绑架者需要学会以尊重权利为前提

(三)绑架者需要重新确立道德评价标准的应用原则

(四)绑架者需要遵守相关网络法律法规,加强道德教育

二、设置被绑架者的伦理卫护防线

(一)被绑架者要认清权利和义务相一致原则

(二)被绑架者要明确自己的道德底线

(三)被绑架者要学会利用法律中私人领域不受侵犯的权利

三、强化社会、网络层面的应对措施

(一)社会需要引导正确的义利观和道德共识

(二)网络报道需要遵守公平正义原则,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三)网络报道媒体需要明确责、权、利三者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网络的出现带来了一个区别于现实社会的隐形社会,它不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满足话语权的平台,也让人们拥有了一种新的媒介权力形式——“第五种权力”,即网络舆论权。网络道德绑架便是利用网络舆论权,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引导公众舆论来强迫他人,最后达到一定的社会效果。网络道德绑架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绑架者和被绑者,以及网络环境这三个方面,同时依据网络道德绑架行为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其归为对普通人的道德绑架,对公众人物的道德绑架和对公职人员的道德绑架。
  网络道德绑架是一种歪曲道德观念的现象,它的发生既与道德本身的性质有关,也与人们的思维认知和社会整体环境有关,同时网络的虚拟性等特征又为这一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并扩大了影响范围。网络道德绑架会出现这样一种自相矛盾的情况,绑架者自以为站在了正义的一方,却不清楚自己所做的本身就是一件不正义的事情,因此它往往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首先,网络道德绑架利用舆论去干扰他人自由意志,想要迫使他人做出某种行为,并且它所提倡的道德也违背了人是目的这一原则。其次,它过分地强调被绑架者所要履行的道德义务,却忽略了与此相对的道德权利,导致了伦理公平的破坏。最后,它不仅影响了道德功能的正常发挥,也冲击了法律的权威性。
  面对网络道德绑架,自律和他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伦理对策。一方面,道德绑架的行为主体都需要提高自律意识,绑架者可以学会换位思考,切勿轻易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而被绑架者要学会认清自己的道德权利和道德底线。另一方面,社会要加强道德体系建设,形成正确的道德共识,同时要探索新的网络公平正义观,树立责任意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