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基质湿润和根系生长特性的温室生菜灌溉技术
【6h】

基于基质湿润和根系生长特性的温室生菜灌溉技术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根系动态生长研究

1.2.2 湿润体湿润特性研究

1.2.3 根系与湿润体的匹配及灌溉控制策略研究

1.2.4 水分检测技术及灌溉控制系统研究

1.2.5 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基质水分检测传感器选型标定及其布设位置

1.3.2 基质湿润体变化规律及特征模型

1.3.3 生菜根系分布特征及动态生长模型

1.3.4 生菜根系与基质湿润体的匹配及灌溉优化控制策略

1.3.5 基于ZigBee技术的温室基质栽培智能灌溉控制系统研究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质水分检测及监测点布设

2.1 基质水分信息检测传感器选择及标定研究

2.1.1 基质水分信息检测传感器选择

2.1.2 EC-5传感器水分信息检测标定研究

2.2 EC-5水分传感器监测点布设方案研究

2.2.1 试验材料

2.2.2 测定项目和方法

2.2.3 结果与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质湿润体变化规律及特征模型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备

3.1.3 试验方法

3.1.4 观测内容

3.2 滴灌方式下基质湿润体变化规律

3.2.1 滴灌流量和滴灌量对湿润体的影响

3.2.2 基质初始含水率对湿润体的影响

3.2.3 基质类型对湿润体的影响

3.3 滴灌方式下基质湿润锋的变化规律

3.3.1 滴灌流量和滴灌量对湿润锋的影响

3.3.2 基质初始含水率对湿润锋的影响

3.3.3 基质类型对湿润锋的影响

3.4 微喷灌方式下基质湿润体变化规律

3.4.1 微喷灌灌溉量和基质初始含水率对湿润锋的影响

3.4.2 基质类型对微喷灌湿润锋的影响

3.5 基质湿润体内含水率的分布

3.5.1 滴灌情况下基质湿润体内含水率的分布

3.5.2 微喷灌情况下基质湿润体内含水率的分布

3.6 基质湿润体特征模型

3.6.1 滴灌情况下基质湿润体特征模型建立

3.6.2 滴灌情况下基质湿润体特征模型求解与验证

3.6.3 微喷灌情况下基质湿润体特征模型

3.6.4 微喷灌情况下基质湿润体特征模型求解与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质栽培生菜根系分布规律及动态模型

4.1 生菜根系的分布规律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生菜根长密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分布

4.2 生菜根系动态生长模型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生菜根长生长模型

4.2.3 生菜根深生长动态模型

4.2.4 生菜根区半径动态模型

4.2.5 参数确定

4.2.6 模型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ZigBee技术的生菜基质栽培智能灌溉控制系统研究

5.1 ZigBee技术智能灌溉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5.2 ZigBee技术智能灌溉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5.3 ZigBee技术智能灌溉控制系统的总体构成

5.4 ZigBee技术智能灌溉控制系统的硬件选型与设计

5.4.1 ZigBee模块选型

5.4.2 传感器选型

5.4.3 阀门控制节点设计

5.4.4 ZigBee网关选型

5.5 系统软件设计

5.5.1 系统软件规划

5.5.2 传感器节点软件设计

5.5.3 阀门控制节点软件设计

5.5.4 网关节点软件设计

5.5.5 上位机软件设计

5.6 系统灌溉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5.6.1 生菜根系与基质湿润体的匹配性

5.6.2 叶菜根系与基质湿润体的最优匹配原则

5.6.3 基于生菜根系与基质湿润体面积重叠度的匹配算法

5.6.4 生菜基质栽培的滴灌控制策略

5.6.5 生菜基质栽培的微喷灌控制策略

5.7 ZigBee技术智能灌溉控制系统的试验运行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有机基质栽培已经成为设施园艺中避免连作障碍的一种有效技术。但是对于基质的水分特性及其检测方法还少有研究,这就导致基质栽培中的水分灌溉尚达不到合理和精确的程度,影响作物生长及产量提高。如何能够精确地监测基质中的水分含量,优化基质栽培的水分灌溉量,并实现智能化节水灌溉,是基质栽培高产高效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基质水分监测传感器的选择、基质湿润体变化特征到温室基质栽培的生菜根系与基质湿润体的匹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基质栽培的灌溉控制策略、开发了智能灌溉控制系统。主要研究工作有:
  1)通过对现有土壤水分传感器的优缺点分析,根据设施基质栽培的特点选取EC-5电容传感器作为基质含水率的检测设备,分析了基质类型、基质温度、基质容重和基质电导率等因素对EC-5传感器检测基质含水率精度的影响,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简单易行的传感器修正方法。通过对基质剖面含水率的动态变化监测以及对不同深度基质层含水率的变异性和相关性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法确定EC-5传感器的布设位置。
  2)研究了滴灌情况下滴灌流量、滴灌历时、滴灌量和基质初始含水率对基质湿润体和基质水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各基质的湿润体的形状近似于旋转抛物体,其水平入渗半径最大的地方不在基质表面,而是在基质表面下3~6cm处。滴灌流量、基质初始含水率和滴灌历时均相同时,基质湿润体积大小为T4(醋糟+泥炭25%+蛭石25%)>T3(醋糟+泥炭25%)>T2(醋糟+泥炭50%)>T1(T1醋糟)。相同灌溉量,不同滴灌流量情况下,滴灌流量为0.15L/h时基质水平入渗距离至少比0.5L/h的大23.3%,垂直入渗距离最多比0.5L/h的大5.5%,且形成的基质湿润体积较流量为0.5L/h大,滴箭8cm以下相同位置基质的平均含水率至少比0.5L/h的高20%。相同灌溉历时情况下,不同滴灌流量情况下,滴灌历时60min,滴灌流量为0.5L/h时基质水平入渗距离至少为0.15L/h的1.04倍,垂直入渗距离至少为0.15L/h的1.34倍,且形成的基质湿润体积较流量为0.15L/h大,各基质的最大基质含水率比滴灌流量为0.15L/h的高9%13.5%。相同滴灌流量,不同灌溉量情况下,基质的垂直入渗距离至少比水平入渗距离大62%,滴灌历时为198min时,距滴箭水平方向3cm处基质含水率至少比滴灌历时为60min的高30%。相同滴灌历时,随基质初始含水率的增加,基质垂直入渗距离至少减小13%,水平入渗距离至少增加31%,基质表层下方含水率等值线愈加弯曲。
  3)研究了微喷灌情况下基质初始含水率和微喷灌量对基质垂直入渗距离和基质水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基质处理均出现中间层,约在垂直方向4~10cm范围内,基质含水率在该层变化较大;相同基质初始含水率,基质水分的垂直入渗距离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大,喷灌历时为30min时的中间层平均基质含水率至少比15min的大22%。相同灌溉量,随基质初始含水率的增加,复配基质T2,T3和T4水分垂向平均运移速率增加56%,而基质T1在低基质初始含水率时的水分垂向运移速率较大,比复配基质水分平均运移速率大58%,中间层平均基质含水率至少增加7.4%,但其基质含水率等值线密度则随基质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
  4)采用无量纲分析法,建立了微灌情况下基质湿润体特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质湿润体半经验模型,通过试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滴灌情况下,4种基质的水平入渗距离和垂直入渗距离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相关系数R2均达0.8以上,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和平均误差ME最大分别为1.06cm和1.18cm和-0.154和-0.53cm;微喷灌情况下,4种基质的垂直入渗距离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相关系数R2均达0.9以上,RMSE和ME最大分别为1.06cm和1.3cm,表明该模型能较准确的模拟微灌情况下基质湿润体变化。
  5)分析了影响生菜根系生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以积温作为定量发育进程的尺度,构建了预测生菜根长和根深的模拟模型,以积温和根深为自变量,建立了根区半径动态变化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对不同采样期的生菜根长、根深和不同根深处的根区半径进行方差分析,最小的P值均大于0.05,没有显著差异性,可以忽略本实验所用栽培基质种类的影响;不同灌溉方式下,生菜根长密度主要集中在0-6cm基质层内,约占总根长密度70%以上。所建的生菜根长、根深和根区半径动态模型对滴灌和微喷灌生菜的根长、根深和根区半径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和相对误差RE最大分别为290cm、0.81cm、0.63cm和15%、12%、13%,模型能较好的预测生菜营养生长阶段根系的生长情况。
  6)分析了影响灌溉控制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蒸散量估算,提出了基于蒸散量、生菜根系与基质湿润体剖面面积重叠度的滴灌控制策略、匹配原则,以及基于蒸散量、生菜根深与基质垂直湿润锋的微喷灌控制策略。对设施基质栽培灌溉控制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提出系统设计原则,采用ZigBee网络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设施基质栽培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并进行了灌溉试验,达到优化控制目标。
  结合前文灌溉开始后基质湿润体变化预测,根据生菜定植后的生长时间对生菜根系变化的预测,采用本灌溉控制策略决策是否灌溉以及灌溉的量,以达到精确优化灌溉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