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理洱海白族传统乐器设计研究
【6h】

大理洱海白族传统乐器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

1.4.1 十二平均律

1.4.2 弦鸣乐器、气鸣乐器、膜鸣乐器、体鸣乐器

2 白族音乐概述

2.1 白族源流

2.1.1 动荡迁徙

2.1.2 定居洱海

2.1.3 流散延续最终稳定

2.2 洱海地区音乐的发展

2.2.1 生产力发展带动乐器的变革

2.2.2 与外民族融合带来新音乐形式

2.3 白族音乐整装待发

2.3.1 元明时期白族音乐百废待兴

2.3.2 清代和民国时期白族音乐演奏呈现多样化

2.3.3 新中国成立以来白族音乐在徘徊中成长

3 白族传统乐器分类

3.1 “空灵悠扬”的弦呜乐器

3.1.1 三弦

3.2 “动人婉回”气鸣乐器

3.2.1 唢呐

3.2.2 芦管

3.2.3 笛子

3.2.4 洞箫

3.2.5 号

3.2.6 枯鲁

3.2.7 迪乌里

3.3 “震彻心扉”的膜鸣乐器

3.3.1 八角鼓

3.3.2 杖鼓

3.4 “舞动节拍”的体鸣乐器

3.4.1 霸王鞭

3.4.2 双飞燕

4 白族传统乐器形制分析

4.1 弦鸣乐器形制分析

4.1.1 琴体形制对音色和响度的影响

4.1.2 琴头、琴杆和琴筒组合的物理学原理

4.1.3 弦鸣乐器所决定的演奏特点

4.2 气鸣乐器形制分析

4.2.1 气鸣乐器形制对音调的影响

4.2.2 气鸣乐器形制所决定的演奏特点

4.2.3 气鸣乐器形制对气流的决定作用

4.3 膜鸣乐器形制分析

4.3.1 六边形的鼓腔

4.3.2 有“腰身”的鼓腔

4.4 体鸣乐器形制分析

4.4.1 体鸣乐器形制简单、多样

4.4.2 体鸣乐器形制所决定的特殊演奏效果

5 白族传统乐器材质分析

5.1 木材以及木材的加工工艺

5.1.1 木材的选择

5.1.2 木材的干燥

5.2 竹材以及竹材的加工工艺

5.2.1 竹材的选择

5.2.2 竹材的防裂处理

5.3 其他原材料

5.3.1 羊肠线做弦体现完美音色

5.3.2 芦苇做哨片震动充分

5.3.3 兽皮做鼓皮游刃有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大理洱海地区白族传统民族乐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设计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与音乐学、社会学、材料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各学科领域研究方法相结合,加以运用实地考察和文献查阅等实践活动,着重对白族传统乐器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特色乐器进行分类并着重分析,试图通过研究白族乐器从而探究白族的文化发展、音乐历史、器乐演奏形式和生产力发展情况等。
  笔者首先梳理了白族各时期的政治文化概况,追根溯源白族的音乐历史;然后利用乐器分类法将白族乐器分为弦鸣乐器、气鸣乐器、膜鸣乐器和体鸣乐器四类进行研究。通过分类可以清晰的发现白族传统乐器中气鸣乐器的种类和数量最为庞大,虽然其他三类乐器种类不多,但是在少数民族器乐演奏中还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龙头三弦和八角鼓甚至有着白族代表性符号的意味;最后文章探析了白族乐器的形制与选材问题,深层挖掘出白族人民的造物智慧及对天然材料的加工工艺,在乐器的设计方面不仅考虑到音色、音律还特别注重人性化的演奏方式,使得乐器具有好声音的同时还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构造保证了演奏舒适性。
  少数民族乐器一直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现状和文化艺术造诣,随着西方现代乐器在改革开放以来流传入中国,我国的民族乐器如果传承发展成为了首要考虑的问题。白族乐器种类繁多,是我国少数民族乐器的一条重要分支,本文力图分析总结出白族传统乐器的民族特点以及在传承方面的优劣势,为我国少数民族乐器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价值和实质性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