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危险因素
【6h】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危险因素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词表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影像学检查设备

2.2.2 治疗方法

2.2.3 影像学指标及测量方法

2.2.4 ASD评定标准和LL定义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随访一般情况及影像学ASD的典型病例

3.2 两组患者的入院基本情况比较

3.3 入院到末次随访时PIH、DIH、小关节退变及LL的组内比较

3.4 末次随访时效应指标的组间比较

3.5 末次随访时腰椎近、远端椎间高度丢失的组内比较

3.6 PLIF组4种危险因素的x2检验ASD构成比分析

3.7 PLIF组4种危险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影像学方法在随访研究ASD中的应用及意义

4.2 ASD相关影响因素

4.3 腰椎自然退变与ASD的关系

4.4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与ASD的关系

4.5 邻近节段的位置与ASD的关系

4.6 融合有关的危险因素与ASD的关系

4.7 腰椎前凸角与ASD的关系

4.8 本研究的不足

4.9 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腰椎邻近节段发生退行性变的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展开▼

摘要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融合术后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变化,与未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自然病程所致的变化对比,分析邻近节段发生的退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2012年我院就诊的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的资料在本文中得到采集,并进行随访。67例中的34例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拒绝手术的33例转为保守作为对照。随访复查患者,重点在入院、末次随访的时间点评测MRI、x线片参数:近、远端椎间高度丢失、近端小关节的退变,并以此反映相应节段退变情况。两组对比分析其退变发生的特点,进而在退变显著的融合术组中分析若干相关危险因素对退变的不同影响。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分类资料用x2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
  结果:
  随访满意,平均时长25月±2.4月,到随访截止时发现邻近节段退变13例。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近端椎间高度由入院时的0.5990±0.0177变为末次随访时的0.5771±0.0999,平均丢失达到0.0220,组内配对t检验有显著差异(t=7.915,P=0.000);远端椎间高度由入院0.6075±0.0224变为随访末的0.5836±0.0191,平均丢失0.0239,有显著性差异(t=3.121,P=0.004);近、远端的指标椎间高度丢失予以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1P=0.810)。后路融合组近端椎间高度由入院时的0.4867±0.0114变为末次随访时的0.4108±0.0142,随访期丢失0.0759, 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t=10.640,P=0.000);远端椎间高度由入院时的0.5742±0.0189变为末次随访时的0.4987±0.0168,平均丢失0.0754,有显著性差异(P<0.01);近、远端的指标椎间高度丢失予以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4)。两组对于组间近端高度丢失予以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t=-6.969,P=0.000);远端丢失有显著性差异(t=-4.310,P=0.000)。对照组小关节退变由入院时的1例(退变率为3.0%),变为末次随访时的6例(退变率为18.2.0%),增加了5例,组内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 Value=3.995,P=0.046);PLIF组小关节退变由入院时的6例(退变率为17.6%)变为术次随访时的20例(退变率为58.8%)增加了14例,有显著差异(Pearson Value=12.205,P=0.000);两组小关节退变在初次入院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随访术却有显著差异(P=0.001)。对照组前凸角由入院时的24.38°±1.77°变为末次随访时的24.13°±1.84°,随访中减少0.26°,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1,P=0.033);PLIF组前凸角由术后即刻31.59°±1.17°变为末次随访时的30.96°±1.22°,平均减少0.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3,P=0.073)。邻近节段退变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整体模式适合度ANOVA有效(F=4.445,P=0.043),在相关因素中,前凸角异常对邻近节段退变有重要作用(Beta=0.349,P=0.043)。
  结论:
  邻近节段退变可看作随时间出现的一种病变,属于自然退变的病程一部分,其进展可在后路椎间融合术的作用下催化提速。邻近腰椎近、远端节段退变差别不大。在多个可能的有关因素中,前凸角异常对促发退变起到关键作用。对其有效而适当地矫正有利于减缓退变的进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