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析
【6h】

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理由、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教育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难点及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课题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界定和内涵

第一节 感恩的含义及感恩教育的内涵

一、感恩含义的解读

二、感恩教育的内涵

第二节 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的具体表现和感恩教育的目的

一、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具体表现

二、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目的

第三节 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危害

一、感恩意识缺失不利于独生子女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二、感恩意识缺失不利于子孙后代的教育

三、感恩意识缺失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

第二章 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

第一节 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感恩教育方式需要不断改进

二、感恩教育内容需要不断丰富

第二节 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环境

二、家庭忽视对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三、学校重视智育忽视德育

第三章 强化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节 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的重要体现

一、人的本质理论

二、人的全面发展

三、家庭伦理

第二节 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教育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文化的弘扬

一、感恩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二、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是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在新时代的新任务

第三节 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教育是对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践行和遵守

一、相关法律法规

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第四节 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步骤

一、感恩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

二、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

第五节 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亲情教育的具体实践

一、家庭美德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四章 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

第一节 打好家庭教育的基石

一、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相互关爱

二.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互相尊重

三、注重孩子智商和情商的共同发展

第二节 强化高校感恩教育的主导作用

一、贯彻实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丰富感恩教育的内容

三、创新感恩教育的教学方式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

第三节 营造重感恩懂感恩的社会环境

一、重视多媒体宣传的综合运用,全方位宣传感恩教育

二、明确相关各部门感思教育的责任

第四节 注重大学生自身自省的效果

一、内化的重要作用

二、将感恩教育的种子种入心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感恩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古训,依然值得我们弘扬和继承。所谓感恩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施恩的培养,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奉献他人和社会。对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就应当使他们学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当然,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感恩是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的要求之一。
  从1979年开始,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每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到现在已经实行了三十多年。我国最早的一批独生子女从二十世纪末进入大学深造,高校中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教育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实施,独生子女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独生子女在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更受到家长的关爱,习惯了被爱和被给与,奉献的意识淡薄。容易使他们养成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的性格。目前高校的亲情教育被弱化致使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以至缺失。
  当前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不强的现实,会直接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产生阻碍,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造成影响。为帮助和引导高校学生树立科学的感恩价值观,对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进行研究显得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实施感恩教育,对现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亲情观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重视亲情懂得感恩的人有着关键性作用,感恩意识既是他们成才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也有重大作用。所以,应当把培养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教育作为一项亟需解决的事情来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