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氧磷酶1、D--二聚体在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6h】

对氧磷酶1、D--二聚体在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

1.2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1.3 对氧磷酶1与冠心病

1.4 研究内容和目的

第二章 对象与材料

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实验材料

2.3.1 仪器设备

2.3.2 主要试剂

第三章 方法

3.1 免疫分光光度法测定PON1水平

3.1.1 免疫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3.1.2 具体操作流程

3.2 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

3.2.1 检验原理

3.2.2 具体操作流程

3.3 实验误差控制

3.4 临床不良事件观察

3.5 统计学方法

第四章 结果

4.1 不同类型ACS患者临床基线资料的比较

4.2 不同类型ACS冠脉介入患者PON1、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

4.3 不同类型ACS冠脉介入患者临床不良事件比较

4.4 血清PON1与血浆D-二聚体的相关性

4.5 PON1、D-二聚体检测对临床不良事件的预测作用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酶1(PON-1)、D-二聚体(D-dimer)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变化及对临床不良事件的预测作用。 方法: 1.选取ACS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81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63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58例。 2.记录181例患者患者记录年龄、性别资料;统计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等既往病史;同时记录吸烟史。所有患者留取空腹静脉血液样本两份。一份检测患者的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另一份采用免疫分光光度法测定PON1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标本的检测固定人员进行,保证检测质量。 3.出院后6个月采用电话、门诊复查等方式随访,记录临床不良事件。 结果: 1.不同类型ACSH患者在性别、年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甘油三酯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 2.STEMI组PON1水平明显低于NSTEMI组和UAP组,NSTEMI组明显低于UAP组;STEMI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NSTEMI组和UAP组,NSTEMI组明显高于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ON1与D-二聚体呈正相关(r=0.536,P<0.05)。 4.联合PON1、D-二聚体检测对临床不良事件的预测ROC曲线下面积(ROC值)为0.963,明显高于单项PON1(0.825)和D-二聚体(0.834,P<0.05)。 结论: 1.PON1、D-二聚体在不同临床分型ACS患者中变化显著,其中病情较为严重的STEMI患者PON1更低、D-二聚体水平更高。 2.不同临床分型的ACS患者,随着病情严重度的增加,临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显著增高。 3.联合检测PON1、D-二聚体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