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网络时空演化机理研究
【6h】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网络时空演化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现状及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 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2 产业区域技术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机理分析

2.1 产业转移、技术创新网络、生命周期理论的概述

2.2 产业区域技术创新网络中各创新主体间关系及创新动力分析

2.3 产业区域技术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机理

2.4 产业区域技术创新网络成熟度的影响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

3.1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3.2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区域技术创新格局统计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区域技术创新网络演化比较分析

4.1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电子信息产业区域技术创新网络演化特征分析

4.2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电子信息产业区域技术创新网络聚类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区域技术创新网络成熟度比较分析

5.1 研究假设

5.2 研究设计

5.3 动态网络回归模型分析

5.4 技术创新网络对创新成熟度的实证结论

5.5 本章小结

6 政策建议

6.1 政府和行业协会层面

6.2 高校和科研院所层面

6.3 公司和企业层面

7 研究结论、不足及展望

7.1 本研究的结论

7.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附录A京津冀地区创新主体各结构性指标的面板数据

附录B长三角地区创新主体各结构性指标的面板数据

附录C珠三角地区创新主体各结构性指标的面板数据

附录D成渝地区创新主体各结构性指标的面板数据

展开▼

摘要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运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以智能化、网络化为基础的服务转型阶段。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的基础产业,其源动力来自于产业内技术创新网络的成熟度与运行效率。本文从产业转移的空间层面和产业生命周期的时间层面分析了产业区域技术创新网络演化的机理,并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先后分析了其技术创新网络演化的特征,并对其演化成熟度进行验证。
  本研究归纳出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沿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地区依次演进的板块化空间分布格局,并根据各板块产业的形成机制和成长特征分别将其对应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成熟期、准成熟期、成长期和进入期。而后,借助于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别绘制出各板块电子信息产业在2001-2003、2004-2006、2007-2009、2010-2012、2013-2015这5个阶段的技术创新网络演化图,分析发现:处于成熟期的京津冀板块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中心,并衍生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处于准成熟期的珠三角板块高效利用跨地区资源,促进了本地企业创新活力;处于成长期的长三角板块科研创新资源丰富,技术创新网络成长潜力强劲;处于进入期的成渝板块本地科研资源缺乏,对外部创新型企业技术输入依赖较大。使用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四个典型区域的电子信息产业联合专利申请数据构建技术创新网络,并分析技术创新网络的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结构洞限制度以及可达性等网络结构性指标对创新网络成熟的影响。得出三点结论:第一,度数中心度和相对中间中心度系数值都为正,表明技术创新网络中心性对创新成熟度会产生正向影响;第二,结构洞限制度系数值为负且较高,表明不仅需要加强核心企业或知名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还需要加强边缘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第三,可达性系数为正但较低,表明可以通过延伸技术创新网络的范围来增强创新网络成熟度。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徐骏杰;

  •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苏大学;
  • 学科 应用经济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胡绪华;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426.67;F425.73;
  • 关键词

    电子工业; 产业周期; 技术创新; 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