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苯乙烯共聚物对有机颜料表面改性的研究
【6h】

苯乙烯共聚物对有机颜料表面改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言

1.1有机颜料表面改性方法

1.2高分子聚合物对颜料改性研究的进展

1.3课题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1.4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实验部分

2.1实验药品

2.2实验仪器

2.3相分离法对有机颜料表面改性

2.3.1改性剂的合成

2.3.2颜料的表面改性

2.3.3改性后颜料的分散

2.4乳液聚合法对有机颜料表面改性

2.5改性剂性质测试

2.5.1改性剂产率测试

2.5.2改性剂特性粘度测试

2.5.3改性剂分子量测试

2.6改性颜料性质测试

2.6.1粒径测试

2.6.2 Zeta电位测试

2.6.3分散体系粘度测试

2.6.4稳定性测定

2.6.5接触角测定

2.6.6表面形态测试

2.6.7印花摩擦牢度测试

第三章结果与讨论

3.1相分离法对有机颜料表面改性

3.1.1改性剂的合成

3.1.2改性剂结构对改性颜料性质的影响

3.1.3改性剂用量对改性颜料性质的影响

3.1.4改性工艺对改性颜料性质的影响

3.1.5表面改性对颜料粒子表面形态的影响

3.2乳液聚合法对有机颜料表面改性

3.2.1聚合单体用量对颜料表面改性的影响

3.2.2分散剂用量对颜料表面改性的影响

3.2.3表面改性对颜料粒子表面形态的影响

3.2.4表面改性对颜料摩擦牢度的影响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阶段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由于有机颜料优异的性能,在纺织、塑料、橡胶、造纸、建筑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由于其存在表面极性低、不易分散、直接使用牢度差等缺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有机颜料使用范围。为改变有机颜料表面极性,提高颜料应用过程中的使用牢度,通过相分离法、乳液聚合法对有机颜料粉体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前后颜料的性质变化,探讨了改性剂结构、制备工艺条件等因素对颜料改性效果的影响,考查了颜料改性前后对纯棉织物印花摩擦牢度的变化。 采用相分离法,对有机颜料红122粉体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改变聚合单体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的配比、引发剂用量等条件,合成了不同结构的改性剂。从改性颜料的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pH值等方面,研究了改性剂结构、改性剂用量、表面改性工艺等对颜料表面改性的影响,并利用SEM、TEM等观测颜料颗粒的表面形态。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工艺、改性剂结构、分散体系状态等性质对颜料表面改性有较大的影响;有机颜料表面经过改性后,分散体系的粒径增大,Zeta电位数值增大,改性后颜料与水的接触角减小,颜料粒子表面形态发生较大变化。 采用乳液聚合法,对有机颜料蓝15:1粉体进行表面改性。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用量、单体用量等对所制备的超细颜料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和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用扫描探针显微镜观察了改性颜料的形貌。结果表明,随着单体用量的增加,颜料的平均粒径先增大后减少;颜料分散时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会影响体系的分散稳定性及颜料的平均粒径。印花牢度的测试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后的超细颜料在无粘合剂存在的情况下,对纯棉织物具有一定的摩擦牢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