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浅析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6h】

浅析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理论意义

1.1.2 选题的现实意义

1.2 当前研究现状概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2.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主要思想

1.3.2 重点和难点

1.3.3 创新之处

1.4 中国民主的源头

1.5 国外民主的源头

第二章 托克维尔民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1 托克维尔民主思想形成的背景

2.2 托克维尔民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章 托克维尔视野下的美国民主社会

3.1 美国民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3.1.1 美国独特的自然环境

3.1.2 美国的法制

3.1.3 美国的民情

第四章 托克维尔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

4.1 民主、平等和自由的关系

4.1.1 托克维尔观念中“自由”的涵义

4.1.2 民主与平等的关系

4.1.3 平等与自由的冲突

4.1.4 民主与自由的关系

4.2 民主的优点

4.2.1 民主为最大多数人服务

4.2.2 民主有助于创造有活力的社会和人民

4.2.3 民主的法制趋向于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民主有助于守法

4.2.4 民主有利于培养权利观念

4.2.5 民主有强有力的纠错功能

4.2.6 民主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的公共精神

4.3 民主的缺点

4.3.1 民主所产生的个人主义可能导致利己主义的盛行

4.3.2 民主可能导致人性堕落

4.4 民主与“多数暴政”

4.4.1 “多数暴政”概念的界定

4.4.2 “多数暴政”产生的原因

4.4.3 如何预防和避免“多数暴政”

第五章 托克维尔民主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5.1 如何借鉴美国民主的优良成果

5.2 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对我国政治的启示

5.2.1 现阶段我国的政治民主状况

5.2.2 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对我国政治的启示

5.3 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对我国法制的启示

5.3.1 现阶段我国的法制进程状况

5.3.2 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对我国法制的启迪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民主”一词最先在中国使用,出现在《尚书·多方》中,但在那时,“民主”是“君王”的别称,没有现在意义上的民主涵义。具有现代含义的“民主”一词最早见于被人们称之为“历史之父”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可以说,“民主’’这一名词渊源已久,其概念的丰富和发展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现在流行于西方国家的民主观念是由约翰·洛克提出的。他所阐述的“民主”是以法律为前提的民主。第一个系统研究民主的人是19世纪初的法国政治思想家夏尔·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他以考察美国监狱制度的名义,去美国进行实地调研,重点调研美国的国情和国家制度的运作,在进行了为期九个月的考察后,撰写了《论美国民主》(上下卷),书中阐述了美国民主的形成发展、美国能够维持几百年民主制度且持续繁荣的原因和民主的优点、弊端等等。
   托克维尔在考察了美国的民主以后发现,美国能够维持民主制度且不断繁荣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美国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一个是美国的法制,最后一个就是美国因其特殊的建国方式所特有的民情。在阐述以上三点原因时,他强调:自然环境的作用小于法制,法制的作用又远远低于民情。最佳的自然环境和最完善的法制,如果没有民情的支持,就无法维持民主政体。民情对美国民主的作用最为巨大。在研究民主社会时,托克维尔不仅看到了民主给人们带来的利益,同时也看到了民主可能带来的危害,但是他并没有因为民主的弊端而否定民主。他认为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手段对民主的弊端进行引导,不断完善民主,才是民智之举。
   本文针对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进行了五章的阐述。第一章《绪论》对民主在中国和西方的起源做了一个简单的概述。第二章简要介绍了托克维尔的生活背景,提出民主思想时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民主思想的形成。第三章托克维尔从自然环境、法制、民情三方面入手,渐进式的陈述美国民主的形成发展、美国能够维持几百年民主制度且持续繁荣的原因。第四章阐述托克维尔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平等、民主和自由的关系,民主的优点和弊端,民主与“多数暴政”及如何避免“多数暴政”,共四方面内容。最后一章,我从政治和法制两方面入手,简述了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是民主史上的重要财富。他对美国风土人情、政治制度、法律政策等做出的详细的考察经验,对现阶段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为我国不断完善民主政治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经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