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国时期沪、宁、汉服装产业发展之分析与比较
【6h】

民国时期沪、宁、汉服装产业发展之分析与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现状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的选定依据

1.4 课题研究出发点

1.4.1 产业的定义

1.4.2 服装产业组织理论

1.5 课题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三市服装产业发展的大背景

2.1 沪、宁、汉三市服装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2.1.1 政治环境

2.1.2 经济环境

2.1.3 文化环境

2.2 政治、经济、文化影响下的服装变革

2.2.1 设计观上的变革

2.2.2 服装造型款式上的改变

2.2.3 面料上的多样化

2.2.4 服装搭配上的中西结合

2.3 民国时期服装消费者分析

2.3.1 消费观念的改变

2.3.2 消费水平的改变

2.3.3 消费群体的多样化

2.4 三市服装发展总体特色

2.4.1 上海——时尚特色

2.4.2 南京——政治特色

2.4.3 武汉——西服业和军服业并行特色

第三章 三市服装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3.1 民国时期服装企业发展形式

3.1.1 企业组织形式的沿革

3.1.2 种类及特点

3.2 民国沪、宁、汉服装企业形式比较分析

3.2.1 上海服装业企业形式概况

3.2.2 南京服装业企业形式概况

3.2.3 汉口服装业企业形式概况

3.3 服装企业发展规模和聚集效应

3.3.1 沪、宁、汉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3.3.2 沪、宁、汉服装产业集中度研究

第四章 三市服装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4.1 服装产业营销方式分析

4.1.1 直接渠道营销

4.1.2 间接渠道营销

4.1.3 营销方式转变的原因

4.2 服装产业经营投资因素分析

4.2.1 服装产业经营影响因素概述

4.2.2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4.2.3 上海、汉口服装产业的一元线性分析

4.2.4 服装产业经营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后续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题名:民国时期沪、宁、汉服装产业发展之分析与比较
   硕士研究生:简瑞导师:张竞琼专业:设计艺术学(服装)
   本文以民国时期沪、宁、汉三市的服装产业为研究对象,结合服装史学和经济学相关理论比较分析了三市服装产业的发展特点。按照服装产业组织理论相关思路,同时结合计量经济学的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从服装产业组织理论的微观价格理论方面着手,其中市场结构方面主要分析服装业卖方的市场集中度;市场行为方面研究服装企业的营销方式、工厂投资等。
   首先,从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分析了当时服装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发现三市服装业发展各有其特色。接着,对三市服装产业的生产布局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三市服装企业的组织形式以独资居多,合伙次之,公司制采用者较少;同时这些企业聚集某区域,产生了规模聚集效应,促进了服装产业的竞争和发展,根据贝恩的产业结构划分法,通过计算三市服装产业的集中度数发现三市这一时期的服装产业属于竞争型产业,企业数目众多,竞争激烈;最后,对民国时期三市服装产业的市场行为进行分析,包括对营销方式的分析,对投资方面的分析。三市通过营销方式的转变、投资的配合推动了服装业的发展。
   经研究发现,民国时期三市服装产业发展在历史条件的推动下,积极转变企业经营模式,开始采用“公司制”的组织形式,运用规模聚集效应推动服装业的竞争和发展,配以合适的投资使民国时期的服装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这三地民国时期服装产业的研究运用对比分析和跨学科研究的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法,运用产业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三地服装产业研究的空白,对于当今的服装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