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基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视角
【6h】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基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2.研究问题的产生

(二)研究综述

1.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存在问题和误区

2.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多种评价方式的分析、比较

3.启示

(三)主要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

(一)大学生

(二)社会适应性

1.“适应”的概念

2.“适应性”的概念与本质特征

3.“适应”和“适应性”的教育学意义

(三)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内涵

1.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理解

2.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其他理论探索

三、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分析和原因探索

(一)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分析

1.思想观念陈旧

2.心理素质差

3.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4.人才规格与社会需求错位

(二)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差的原因探索

1.高校软、硬件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

2.高校择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不力

3.高校与社会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上交流不够

(三)开展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的迫切性

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大学生社会适应性

(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关系

(二)以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提高

1.实例分析与研究

2.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五、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策略探索

(一)全面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1.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2.确立和落实相应目标要求

3.积极探索,不断开拓实施途径

4.逐步建立、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5.加强教学改革,实现“五个转变”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高效师资队伍

7.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作用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1.加强信息服务

2.就业指导专业化、个性化

3.开设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课程体系

4.加强大学生职前辅导和咨询工作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扎实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三)密切与用人单位联系,广开就业渠道

1.建立顺畅的就业通道

2.以外联观念,建立“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巩固就业市场

六、研究结论和展望

(一)结论

1.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是迫切和必需的

2.什么样的大学生是优秀的大学生:具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大学生

(二)展望

1.理论逐渐丰富、充实

2.实践走向成熟、和谐

3.研究开展持续、深入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前,部分大学生存在着社会适应性较差,不能很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不能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象,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毕业生自身的,有来自社会的,也有来自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但是,高校作为社会教育的核心机构,作为社会各种所需人才的培训基地,对于这个问题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如何深刻剖析高校在此问题上的重要影响,进一步从根本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本研究在理论分析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之上,遵循什么是适应、为何要适应、怎么适应、如何实现其自身良好适应性的基本思路来统领全文。在行文上,论文从概括研究背景、提出研究问题入手,界定概念,指出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现状,并探求其原因,进一步提出研究该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批判、借鉴相关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这一实例,谈一谈以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提高,并分析、研究相关评估指标,以期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探索出一套较为合理、可行的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高校及时提出一些其他的建议与策略,力求对加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提高就业率,缓解就业压力有所帮助,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