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苯酚苯胺类化合物对江水细菌的联合毒性及QSAR研究
【6h】

苯酚苯胺类化合物对江水细菌的联合毒性及QSAR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联合作用研究的意义

1.2联合作用机理

1.3影响联合毒性作用的因素

1.4联合作用方式的分类

1.5联合作用的评价方法

1.6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研究

1.7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实验部分

2.1仪器与试剂

2.2实验步骤

第三章实验结果与讨论

3.1单一急性毒性研究

3.2联合急性毒性研究

3.3三元化合物等毒性混合联合毒性研究

3.4四元等毒性混合联合毒性研究

3.5不等毒性配比二元混合联合毒性实验研究

3.6不同评价方法的比较

第四章苯酚、苯胺类联合毒性的QSAR研究

4.1混合物联合毒性的计算

4.2化合物结构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4.3 QSAR模型的建立及检验方法

4.4联合毒性预测模型

4.5小结

第五章结论

5.1主要结论

5.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化学品的广泛应用,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天然水体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水体污染,当多种有机毒物共存于水环境中时产生复合污染尤为严重。仅研究单一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影响不能真实的反映环境对生物体产生的危害,研究多种污染物共存时对生物体的联合毒性效应对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长江南京段江水作为微生物源,测定了部分酚类和胺类化合物对细菌的24h急性毒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二元、三元、四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得到混合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mix>)。采用毒性单位法(TU)、混合毒性指数法(MTI)和相加指数法(AI)对联合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毒性单位法和混合毒性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而相加指数法评价结果与它们略有不同,当前两种方法评价结果为部分相加作用时,相加指数法评价结果为拮抗作用;而如果毒性单位法和混合毒性指数法的结果为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时,三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 文中分别采用辛醇/水分配系数法、分子连接性指数法和量子化学法的联合毒性数据,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得到了系列的QSAR模型。结果表明:分子连接性指数法对52组混合物联合毒性数据的分析最为成功,R<'2>达到了0.856。采用辛醇/水分配系数法得到52组混合物的QSAR模型,R<'2>为0.81。考虑到所研究化合物既包括极性麻醉剂,又含有反应性化合物,引入电性参数前沿轨道能距△E<,mix>与辛醇/水分配系数log P<,mix>对联合毒性进行QSAR分析,得到改进的模型:-1gIC<,50mix>=-0.1 34△E<,mix>+0.56log P<,mix>+4.076 (R<'2>=0.823,S.E=0.133)。利用所建的QSAR方程分别对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进行了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均吻合较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