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速公路加、减速车道设计标准研究
【6h】

高速公路加、减速车道设计标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概述

1.1研究项目背景

1.2项目研究的意义

1.3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国外情况

1.3.2国内情况

1.4研究的基本方法

1.4.1统计方法

1.4.2概率论方法

1.4.3运动学方法

1.4.4计算机模拟方法

1.5主要研究结论

1.5.1制订了高速公路分、合流区数据采集方案

1.5.2完成了高速公路分、合流区交通流特性与行为特性分析

1.5.3建立了高速公路分、合流区交通流特性的数学模型

1.5.4建立了高速公路分、合流区加、减速车道的设置方法

2现场调查与数据的初步处理

2.1调查目的

2.2交通调查参数

2.3交通调查及交通参数采集

2.3.1调查点的选点原则

2.3.2确定试验性研究调查方案

2.3.3试验性调查

2.3.4大规模高速公路分、合流区交通参数调查

2.4调查数据的处理分析

2.4.1山西太旧路调查数据的处理分析

2.4.2宜兴阜调查点调查数据的处理分析

2.4.3杨村调查点调查数据的处理分析

2.4.4北京大羊坊调查点调查数据的处理分析

2.4.5北京机场高速路三元桥入口调查点调查数据的处理分析

3变速车道的的交通特性与行为分析

3.1合流区特性分析

3.1.1合流区交通量特性分析

3.1.2合流区车速特性

3.1.3合流区加速车道加速度特性

3.1.4合流区加速车道上的车头时距变化

3.1.5合流区合流点分布特性

3.1.6汇入间隙分布

3.2分流区特性分析

3.2.1分流区减速车道交通量特性分析

3.2.2分流区车速特性

3.2.3减速车道减速度特性

4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合流区、分流区交通流特性的数学模型

4.1合流区交通合流数学模型

4.1.1合流区车头时距分布模型

4.1.2合流区车流汇入模型

4.2分流区交通分流数学模型

4.2.1车辆常规制动减速时减速模型

4.2.2高速公路减速车道上的车辆减速模型

4.2.3减速车道上的车速分布模型

5 TSIS模拟软件在我国高速公路上的适用性校验

5.1加速车道的校验

5.2减速车道的校验

5.3模拟型校验的结论

6加速车道长度的取值

6.1加速车道长度的定义

6.2加速车道内的功能划分

6.2.1 L1+L2部分—主要合流范围

6.2.2 L3—渐变段部分

6.3渐变段长度的确定

6.4主要合流范围L1+L2部分长度的计算

6.4.1主要影响因素

6.4.2长度计算依据

6.4.3确定计算流量

6.4.4应用概率模型计算分析

6.4.5应用平均行驶距离模型计算分析

6.5双车道加速车道长度计算

6.6加速车道长度推荐值

7减速车道长度的取值

7.1减速车道长度的定义

7.2减速车道长度设置的主要影响因素

7.3减速车道长度确定的基本原则及理论方法

7.4渐变段长度的确定

7.5减速段长度的确定

7.5.1第一次减速段长度的确定

7.5.2第二次减速段长度的确定

7.6减速车道长度推荐值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该文首先讨论了野外数据采集的方法及设备.通过认真研究和经验积累,制订了较为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数据采集方案,并将先进的图象识别技术应用于野外调查与室内数据处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接着研究了分、合流区内的交通流特性和行为特性,研究了合流区内的车头时距分布规律、不同车型的汇入间隙值及汇入点的分布,确定了合流区的驶入模式和分流区的驶出模式.讨论了加减速车道的概念、功能划分、影响因素,运用运动学理论、概率论等提出每一部分的计算分析方法,并给出了推荐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