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HMRS结合DWI和ADC值在急性脑梗死分型、分期中的临床研究
【6h】

HMRS结合DWI和ADC值在急性脑梗死分型、分期中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言

第一章、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一)实验仪器设备

(二)病例来源及入选标准

(三)病例组成

二、方法

(一) MRI常规扫描

(二) DWI序列与ADC图

(三)1H-MRS序列

(四) MRA及其他序列

(五)、1H-MRS感兴趣区选择

(六)、扫描时间

(七)、分析指标

(八)、实验分组-(九)、数据统计和处理

第二章、结果

一、一般资料

二、正常1H-MRS表现

三、不同参数条件对MRS显示的影响

四、不同内参照指标对比

五、按梗死灶解剖部位分组研究脑梗死灶内代谢物变化

六、按发病时间分组研究梗死灶内代谢物变化

七、按ADC值变化研究梗死灶内代谢物变化

第三章、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共15页,无页码)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1999年——2002年)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比较<'1>HMRS中不同参数条件采集序列之间的差别,为进一步选择优化序列用于临床研究奠定基础.<'1>HMRS与DWI及ADC值结合分析不同分型、分期中急性脑梗死的主要代谢物变化特点.结论:该研究通过预实验对不同空间定位方法、TE时间、VOI大小对脑内各主要代谢物波显示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脑梗死<'1>H-MRS的研究中1D、2D均适合于显示各主要代谢物(NAA和Lac),TE136ms、VOI15mm<'3>分别为避免短T<,2>物质干扰和避免容积效应的最佳条件.在脑梗死病人中NAA明显降低而Lac升高.在不同分期和分型中变化不同,在非腔隙性梗死中Lac出现率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且在发病超急性期即明显升高(P<0.05).在非腔隙性梗死(即较大面积脑梗死)中超急性期即可出现Lac升高和NAA明显降低.不出现Lac者患者临床症状轻微,预后良好.通过该研究摸索出合适的<'1>HMRS临床研究参数条件应用于临床,可提高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水平,并为临床治疗和药物评价等找到科学依据和量化指标.该研究提示:超急性期和急性期NAA降低和Lac升高是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且通过观察不同分期分型中NAA和Lac的变化,更好的解释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并有望成为评价治疗效果的客观观察指标.该项研究对临床超急性期、急性期干预治疗脑梗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