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不同肺复张方法比较及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
【6h】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不同肺复张方法比较及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 言

文献综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肺开放策略的研究进展

实验材料及仪器

实验一:不同肺复张方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实验二:不同肺复张方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犬肺复张容积和氧合影响的比较性研究

实验三:阻断微丝解聚对大鼠肺组织过度牵张激活ERK1/2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2.1肺组织W/D变化

2.2肺组织病理观察

2.3 肺组织磷酸化ERK1/2变化

2.4肺组织肌动蛋白微丝形态变化

3.讨论

参考文献

小结

发表综述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实验一:不同肺复张方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种肺复张方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动物随机分组,分别以油酸静脉注入法、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法、盐酸吸入法复制犬ARDS模型。每组均给予三种肺复张方法:控制性肺膨胀(SI)、呼气末正压(PEEP)递增法(IP)和压力控制法(PCV)。肺复张方法的实施顺序随机选择,肺复张后调整PEEP分别为8、12和16 cmH<,2>O,通气15 min,分别以无肺复张时PEEP 8、12和16 cmH<,2>O为对照。实验观察各组在肺复张前、肺复张过程中、肺复张完成后0、5、10和15 min时血流动力学,同时监测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分析。 结果:肺复张使三种ARDS模型犬的心脏指数(CI)显著降低(P<0.05),油酸组降低19%,生理盐水组降低23%,而盐酸组降低37%,盐酸组CI比生理盐水组和油酸组显著降低(P<0.05);在油酸组和生理盐水组,复张后CI迅速恢复至复张前水平,而在盐酸组中CI缓慢回升,约5分钟后接近肺复张前水平。三种肺复张方法在油酸组和生理盐水组中对CI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盐酸组中SI、IP和PCV分别使CI降低46%、39%和25%,PCV的肺复张方法比SI和IP对cI的影响小(P<0.05)。 结论:肺复张短暂影响三种ARDS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其中对盐酸组影响大,但盐酸组中PCV法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实验二:不同肺复张方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犬肺复张容积和氧合影响的比较性研究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肺复张(RM)方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犬肺复张容积和氧合的影响。 方法:15只杂种犬随机分组,分别以油酸静脉注入法、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法、盐酸吸入法复制犬ARDS模型。每组均给予三种RM方法:控制性肺膨胀(SI)、呼气末正压(PEEP)递增法(IP)和压力控制法(PCV)。RM后调整PEEP为12CmH<,2>O,以PEEP 12cmH<,2>O不实施RM为对照。压力-容积曲线法测定肺复张容积的变化。观察RM前、RM完成后0、5、10和15min时动脉血气、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 结果:(1)比较RM后不同ARDS模型肺复张容积的变化。生理盐水、油酸和盐酸组PEEPl2cmH20对照肺复张容积分别为(41±7)ml、(44+7)ml和(56±16)ml,PCV法行RM后肺复张容积分别为(195±31)ml、(114+15)ml和(71±17)ml,生理盐水和油酸组PCV法行RM后肺复张容积显著高于PEEP12cmH<,2>O对照(q=3.48、3.06,P<0.05),但盐酸组PCV法行RM后肺复张容积与PEEP22cmH<,2>O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生理盐水组PCV法行RM后肺复张容积显著高于油酸和盐酸组(q=2.87、3.69,P<0.05),油酸组PCV法行RM后肺复张容积显著高于盐酸组(q=2.48,P<0.05);用SI或IP行RM后,肺复张容积在三种ARDS模型间的比较结果与PCV法相同。 (2)比较RM后不同ARDS模型氧合的变化。以SI、IP和PCV=种RM后PaO<,2>的均值反映RM对不同ARDS模型氧合的影响,生理盐水、油酸和盐酸组RM后0minPaO<,2>分别为(376±11)mmuHg、(336±12)mmHgSH(124±14)mmHg,RM后15minPaO<,2>分别为(369±14)mmHg、(310±13)mmHg和(1764±23)mmHg,0min和15min时生理盐水组PaO<,2>显著高于油酸和盐酸组(q=2.86、8.33,2.89、7.98,P<0.05),油酸组PaO<,2>显著高于盐酸组(q=6.28、6.67,P<0.05);5和10min时PaO<,2>在三种ARDS模型间的比较结果与0和15min时比较结果相同。 (3)比较三种RM方法的对肺张容积和氧合的影响。油酸组PCV法行RM后0min PAO<,2>(354±20mmHg)比IP法行RM后(292 ±12mmHg)显著改善(q=2.25,P<0.05),IP和SI法行RM对PaO<,2>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生理盐水和盐酸组三种RM方法对PaO<,2>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中三种RM方法后肺复张容积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生理盐水组对RM反应最好,油酸组次之,盐酸组最差,其中油酸组PCV法行RM改善氧合的作用优于IP和SI法。 实验三:阻断微丝解聚对大鼠肺组织过度牵张激活ERK1/2的影响 目的:探讨阻断微丝解聚对大鼠肺组织过度牵张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影响。 方法:36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麻醉后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N),微丝聚合剂对照组(Ph),常规潮气量机械通气组(NV,12ml/kg),微丝聚合剂+常规潮气量机械通气组(PhNV,12ml/kg),高潮气量机械通气组(Hv,24ml/kg),微丝聚合剂+高潮气量机械通气组(PhHV,24M/kg)。机械通气30min后处死动物取标本。Western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测定大鼠肺组织中磷酸化的ERK1/2变化,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大鼠肺组织肌动蛋白微丝形态改变,用肺湿/干重比和肺组织病理观察肺损伤情况。 结果:(1)电镜和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HV组微丝解聚明显多于N、Ph、NV、PhNV组;与HV组比较,PhHV组完整的微丝结构显著增多,但仍明显少于N、Ph、NV、PhNV组。 (2)Western免疫印迹法显示N、Ph、NV、PhNV组磷酸化ERK1/2与总ERK1/2的比值为0.73±0.05、0.73±0.03、0.79±0.07、0.79±0.05,HV组的ERK1/2磷酸化程度(1.01±0.02)显著高于N、Ph、NV、PhNV组(q=6.68、6.73、5.74、5.67,P<0.05);PhHV组ERK1/2磷酸化程度(0.90±0.02)比HV组显著降低(q=2.63,P<0.05),但仍显著高于N、Ph、NV、PhNV组(q=4.11、4.13、3.75、3.67,P<0.05)。 (3)免疫组化磷酸化ERK1/2棕黄色阳性颗粒N、Ph、NV、PhNV组为22.1±1.1、21.6±1.1、22.9±1.2、22.6+1.1,HV组(39.4±1.1)显著高于N、Ph、NV、PhNV组(q=8.54、8.73、8.14、7.87,P<0.05);PhHV组(32.6±1.2)比HV组显著降低(q=4.97,P<0.05),但仍显著高于N、Ph、NV、PhNV组(q=5.56、5.75、5.42、4.87,P<0.05)。 结论:过度牵张刺激使大鼠肺组织微丝解聚明显,并激活ERK1/2,阻断微丝解聚能减轻过度牵张导致的ERK1/2激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