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AT1-PI3K-NFκB途径在AngⅡ介导的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6h】

AT1-PI3K-NFκB途径在AngⅡ介导的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注释表

声明

前言

文献综述 AngⅡ促炎反应的信号传导通路

实验材料及仪器

实验一:不同浓度AngⅡ对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的活化作用

实验二:AngⅡ-AT1-PI3K通路在AngⅡ介导的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小结

发表综述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对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作用。 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HPMEC,以浓度为10<'-8>、10<'-7>、10<'-6>、10<'-5>mol/L的Ang Ⅱ刺激细胞0、0.5、1、2、4小时,提取核蛋白,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观察各时间点NF-κB对DNA的结合活力。 结果:Ang Ⅱ能活化HPMEC中的NF-κB。Ang Ⅱ 10<'-8>mol/L组在4h表现出明显的NF-κB活化作用(与0h比较,p<0.05);AngⅡ 10<'-7>mol/L组在1h开始活化NF-κB(与0h比较,p<0.05),随后NF-κB活化效应逐渐增强;Ang Ⅱ 10<'-6>mol/L组NF-κB活性变化的时间依赖关系最为明显,在1h开始活化NF-κB(与0h比较,p<0.05),2h时达到高峰(与1h比较,p<0.05),4h时活化水平已下降(与2h比较,p<0.05);Ang Ⅱ 10<'-5>mol/L组在0.5h即明显活化NF-κB(与0h比较,p<0.05),随后各时间点NF-κB活化效应逐渐减弱。 结论:Ang Ⅱ刺激HPMEC后能引起NF-κB结合力增加,这可能是Ang Ⅱ促炎作用的重要环节。 第二部分,目的:探讨Ang Ⅱ-AT1-P13K信号转导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介导的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损伤作用中的作用。 方法:①以浓度为10<'-6>mol/L的Ang Ⅱ刺激原代培养的HPMEC,western blot检测0、2、5、10、20min时Akt的磷酸化水平,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0、6、12、18、24h时凋亡细胞百分比;②分别以10<'-6>mol/LLosartan(AT1阻断剂)和10<'-4>mol/L Ly294002(P13K抑制剂)预处理HPMEC 1h后,再以相同浓度Ang Ⅱ刺激,检测Akt磷酸化水平、NF-κB对DNA的结合力和凋亡细胞百分比。 结果:Ang κ 10<'-6> mol/L刺激HPMEC后2min,Akt即明显磷酸化(与0min比较,p<0.05),此后磷酸化水平逐渐下降,但直至20min该效应仍明显高于0min组(与0min比较,p<0.05),Ang Ⅱ刺激后12h细胞凋亡百分比开始增加(与0h比较,p<0.05),24h时凋亡效应最明显(与18h比较,p<0.05);Losartan阻断AT1后,再以Ang Ⅱ刺激,2min时Akt磷酸化、2h时NF-κB活性增加和24h细胞凋亡效应均受明显抑制(与各对照组比较,p<0.05):应用Ly294002阻断PI3K后,再以Ang Ⅱ刺激,Akt磷酸化水平降低至正常(与2min比较,p<0.05),NF-κB活性也被部分抑制(与2h比较,p<0.05:与0h比较,p<0.05),而24h细胞凋亡百分比保持不变。 结论:Ang Ⅱ刺激HPMEC后通过AT1引起Akt磷酸化、NF-κB活化和细胞凋亡等效应;PI3K参与TAkt磷酸化和NF-κB活化,但在Ang Ⅱ促进细胞凋亡中未起主导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