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6h】

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与背景

1.2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信息素养教育发展与研究状况

1.2.2信息共享空间发展与研究状况

1.3研究方法

1.4研究意义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及教育的调研分析

2.1调研目的

2.2问题设计

2.3调查结果

2.4结果分析

第三章基于信息共享空间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依据

3.1理论依据

3.1.1认知心理学理论

3.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1.3终身教育理论

3.1.4图书馆学理论

3.2现实依据

3.2.1人员优势

3.2.2资源优势。

3.2.3环境优势

3.2.4技术优势

3.2.5服务优势

第四章信息共享空间的组成、特点与服务

4.1信息共享空间的模型描述

4.2信息共享空间的特点

4.3信息共享空间的类型

4.4信息共享空间的核心服务

第五章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的信息共享空间构建

5.1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要素分析

5.2印第安那大学信息共享空间的实例分析

5.3面向信息素养教育的信息共享空间设计方案

5.3.1学习环境平台

5.3.2读者服务平台

5.3.3信息资源平台

第六章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设想

6.1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的建立

6.2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构成

6.3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设想

6.3.1高校信息素养课程目标分析

6.3.2高校信息素养课程设计

6.3.3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方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信息素养教育是目前国内外图书馆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国外很多大学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展开了诸多尝试,并积累了相应的经验与研究成果。而在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基本还停留在信息检索课的单一形式阶段,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差距。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素养被提升到终身教育及基本人权的高度来认识。社会对于个人的信息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迫使各个高校开始思考关于信息素养教育改革的问题。 信息共享空间出现于90年代的美国,通过整合互联网络、软硬件设施以及信息资源,在图书馆员、信息专家以及多媒体工作者的共同支持下,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它是图书馆服务的一种新模式,在国外大学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好评。将信息共享空间与信息素养教育二者结合起来,利用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有利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创建一种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将有别于单纯的课堂教学或图书馆用户培训,是将信息素养教育与图书馆的环境资源、馆员以及课程学习的全面整合,因而将更容易实施和利于学生接受。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现状,并对东南大学在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目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之后,分别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对基于信息共享空间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专为推动信息素养教育服务的信息共享空间框架,并对基于该框架模型下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提出了设想与展望。 这种教育模式将有别于单纯的课堂教学或图书馆用户培训,是将信息素养教育与图书馆的环境资源、馆员以及课程学习的全面整合,因而将更容易实施和利于学生接受,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同于以往单纯的课堂教学和文检课课程改革的一种新型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该模式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共享空间结合,在整合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的同时,也推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交流,不仅有利于突显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而且将对新一轮的服务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重点就是构建一种推动和深化信息素养教育的具有可操作性与推广价值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即在信息共享空间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信息素养教育将实现图书馆的物理环境、技术环境、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与学校教育的全面整合,从而真正促进信息素养教育的普及与深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