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6h】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言

0.1问题的提出

0.2概念的界定

0.3研究的思路

0.4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一章理论综述

1.1西方学者对劳动力转移研究的传统理论与模型

1.1.1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

1.1.2拉尼斯一费景汉理论

1.1.3乔根森理论

1.1.4托达罗预期收入理论

1.1.5对上述理论的评价

1.2西方学者对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理论分析与模型

1.2.1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

1.2.2刘易斯劳动力转移与收入分配差距变化模型

1.2.3对上述理论的评价

1.3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收入差距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1.3.1当代国外学者研究概述

1.3.2当代国内学者研究概述

第二章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城市居民收入的影响

2.1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居民收入影响的定性分析

2.1.1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居民收入影响的分层探讨

2.1.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居民收入的积极影响

2.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居民就业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2.2.1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排挤效应分析

2.2.2城市正规部门对农村劳动力采取歧视政策的效应分析

第三章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

3.1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定性分析

3.1.1农民收入提高的途径

3.1.2减少农业从业人员人数是农民收入提高的关键

3.1.3 90年代开始的农民就业困境

3.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定量分析

3.2.1样本与模型

3.2.2实证分析

第四章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

4.1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

4.1.1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4.1.2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

4.2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

4.2.1分析方法、指标与数据说明

4.2.2分析过程与结果

第五章对分析结果的思考

5.1从经典理论中得到的启示

5.2结合中国实际的思考

5.2.1现阶段通过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可行性分析

5.2.2现阶段影响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主要问题

第六章促进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6.1深化相关制度的改革,建立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

6.2优化农村劳动力素质,建立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协调机制

6.3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内部转移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前途的两大问题。在计划经济时期,为了适应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形成了城乡分割的发展局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而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农业能够有效利用的劳动力数量,存在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如果这些剩余劳动力不能从农业中顺利转移出去,则农村经济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将会严重受阻,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也会持续存在。因此,尽快将这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各种理论模型的优缺点;在讨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对目前我国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另外文章还就劳动力要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我国目前通过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可行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看出虽然目前中国存在着劳动力转移数量和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仍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经济转轨时期应该注重消除影响和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为了全面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必须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快速有效地转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