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临终关怀的道德哲学研究
【6h】

临终关怀的道德哲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论:面对临终者的道德哲学研究

一、面对临终者关怀的困境

二、临终关怀研究的理路

三、临终关怀的道德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四、基本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临终关怀的道德层面的描述

第一节 临终关怀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临终关怀的内涵

二、临终关怀的特征

第二节 临终关怀模式的反思与建构

一、临终关怀模式的反思

二、临终关怀模式的建构

第三节 临终关怀的道德层面的追问

一、临终关怀的道德哲学层面的反思

二、临终关怀的道德意义追问

三、临终关怀道德层面的建构

第二章 临终关怀的道德哲学基本理论与范畴

第一节 临终关怀的道德哲学理论

一、美德论

二、道义论

三、公益论

四、功利论

五、价值论

六、人道主义

第二节 临终关怀的道德哲学主要范畴

一、优逝与善终

二、尊严

三、不伤害

四、知情同意

五、宽容

第三章 临终关怀道德原则与底线道德规范

第一节 建构最低底线的临终关怀道德的预设

一、最低底线的临终关怀道德:临终关怀底线道德

二、建构临终关怀底线道德的实践合理性

第二节 临终关怀的道德原则

一、临终关怀道德原则一般认识

二、临终关怀的基本道德原则

第三节 临终关怀的底线道德规范

一、临终关怀的底线道德规范概念

二、临终关怀底线道德规范的表现形式

三、临终关怀道德规范的特性

四、临终关怀底线道德规范的体系

第四章 临终关怀道德评价与道德选择

第一节 临终关怀道德实践

一、临终关怀的道德实践含义

二、临终关怀道德实践的原则

三、临终关怀道德实践机制

第二节 临终关怀的道德评价

一、临终关怀的道德评价概念与作用

二、临终关怀道德评价的标准与依据

三、临终关怀道德评价的方式

第三节 临终关怀的道德选择

一、临终关怀道德选择的概念

二、临终关怀道德选择的机制

三、临终关怀道德选择的实现

第五章 生死观与临终关怀

第一节 西方生死观与临终关怀

一、西方不同时期思想家的生死观

二、西方哲学生死观对临终关怀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传统生死观与临终关怀

一、中国传统生死观

二、中国传统生死观对临终关怀的影响

第三节 临终关怀底线道德的生死观的建构

一、临终关怀底线道德的生死观建构的可能性

二、建构临终关怀底线道德的生死观的路径

第六章 生死教育与临终关怀

第一节 生死教育

一、生死教育的概念

二、生死教育的重要性

三、生死教育的内容与目标

四、生死教育的本质

第二节 国外与我国生死教育的现状及其启示

一、国外生死教育的现状

二、台湾地区与大陆生命教育的现状

三、国外生死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第三节 生死教育:临终关怀的道德实践重要方式

一、生死教育是实施临终关怀的先决条件

二、生死教育是了解临终关怀的重要方式

三、生死教育使人们明白死亡是一种生命终结的自然、历史的过程

四、生死教育能使临终者正确面对死亡

五、生死教育对临终者可缓解其死亡焦虑的心理机制

六、生死教育对亲属可减轻精神痛苦、增进健康

第七章 家庭道德与临终关怀

第一节 家庭道德

一、家庭道德的概念

二、家庭道德的特征

三、家庭道德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家庭道德与临终关怀的实施

一、家庭道德的内容与临终关怀

二、对临终者家属的关怀照顾

三、临终者家属对临终者的关怀照顾

第八章 医护职业道德与临终关怀

第一节 医护职业道德

一、医护职业道德概念

二、医护职业道德特征

三、医护职业道德的作用

第二节 医护职业道德与临终关怀的实施

一、医护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与临终关怀

二、医生与临终关怀

三、护理人员与临终关怀

第九章 社会公德与临终关怀

第一节 社会公德

一、社会公德的概念

二、社会公德的特征

第二节 社会公德与临终关怀的实施

一、社会公德的具体内容与临终关怀

二、现代社会公德现实问题对临终关怀的影响

三、现代社会公德的重构与临终关怀

结语:我们该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有意义?

附录:临终关怀的发展演变背景资料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 记

展开▼

摘要

死亡,乃人类发展不可避免的自然历程。面对临终者,如何使其在临终期能够得到应有的关怀,提升临终者生命的尊严和意义,这是人们思考的重要问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思索,从认识到死亡问题与安乐死的法律冲突后,学者们把追寻生命的尊严和死亡的尊严倾注在临终关怀中。我们把与濒死者及其家属在面对与接受死亡时需要照顾需求,称之为“临终关怀”。临终关怀是对人类的“终极关切”,它是人类生存的底蕴,是人生价值的最终基础,是未来利益提供的动力。临终关怀的道德哲学研究,最终导向和终结于人的主体问题。特别是以主体的应该干什么为归宿进行深入研穷.从一种具体问题到具体理论,再上升到一种元理论的研究进路,试图建构临终关怀道德哲学的宏伟蓝图,建构临终关怀最基本的道德理论。 遵循这样的理路,本文从临终关怀道德哲学的一般问题研究,研究了临终关怀的本体问题,对临终关怀进行道德哲学层面的描述,主要从众多临终关怀的定义中,抽象概括临终关怀新的概念,本文更多地倾向于临终关怀作为一种多科综合的系统。其既是一种教育,又是一种医疗健康体系。并提出了临终关怀的模式,进行了道德哲学层面上的反思和道德意义的追问,提出了临终关怀道德层面的建构--建构一种普适性伦理道德,即临终关怀底线道德。临终关怀底线道德是最基础的社会道德,它是一种基本的道德态度,这种最基本的道德态度能够普遍地适用到每一个临终者的身上,能够适用到每一个临终者遗属的身上。临终关怀道德,是建立在美德论、道义论、公益论、功利论、价值论、人道主义等道德哲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以优逝、善终、尊严、不伤害、知情同意、宽容为临终关怀的道德哲学范畴。临终关怀道德以公正原则、行善原则、自主原则、最优化原则为最基本的道德原则,通过自律和他律的方式来实现临终关怀底线道德规范。临终关怀主体通过对道德规范的评价和选择,实践临终关怀道德规范,使临终关怀行为和事业具有良性的发展。通过对临终关怀道德哲学理论和范畴的认识,以及建构临终关怀底线道德,并且通过临终关怀道德评价和选择两种道德实践方式,使临终关怀一般理论得以论述。 临终关怀事业推进发展与生死观和生命教育有密切联系。中西方生死观是具有差异的,西方人重视死亡,喜欢对死亡进行讨论,如苏格拉底认为“哲学是死亡的练习”,海德格尔认为“人是向死的存在”等等。中国人喜欢讨论活着,如孔子认为“不知生,焉知死”。生死观的差异给我国临终关怀的发展带来了理念上的障碍,使临终关怀没能从理念层面上进行。因此,本文深入探讨生死观的差异,目的在于最终建立一种临终关怀道德哲学的新理念,用这种理念来推进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临终关怀生死观念的正确树立,有赖于生死观教育,或者说生命教育,这是践行临终关怀道德的重要方式。通过生命教育的探索,来进一步让人们理解临终关怀,认识到生死教育是实施临终关怀的先决条件,是了解临终关怀的重要方式,让人们明白死亡是一种生命终结的自然、历史过程,最终使人能够正确树立生死观,得到生命品质的提升。 临终关怀道德哲学的研究,离不开“我该做什么”的追问,尤其面对临终者,伦理实体该如何行为,应该如何做才能真正使临终者有尊严,活得有价值和意义,这也是本文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临终关怀中,家庭、社会和国家三个伦理实体,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家庭道德与临终关怀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临终关怀内在需求家庭道德,在处理家庭成员之间、家庭成员与临终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上需要家庭道德来调整。国家和社会的道德取向与临终关怀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临终关怀道德的发展需要社会公德作为支撑,只有社会公德与临终关怀道德的建构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公共道德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整个国家伦理规范的发展。只有伦理实体中不同的主体,严格遵循临终关怀底线道德规范,才能够促进临终者生命的尊严,抚慰活着的人,提升临终者的生命品质,促使临终者人生意义的超越,人生价值的实现。除此之外,医护职业道德与临终关怀也具有密切的联系,临终关怀离不开医护职业,医护职业道德作为调整医护领域的特殊道德,对临终关怀事业的推进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也是必须深入探索的。 临终关怀是追寻生命意义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多学科关注的焦点,它是解决现代人死亡恐惧与死亡无助,提升生命品质的最优方式。本文对临终关怀进行道德哲学研究,旨在通过寻求道德哲学的理论智慧,探索提升生命品质和尊严的方式,更好地认识生命的意义,活着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