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文主义视角下城市居住形态演化发展研究——以1990年以后南京市定量分析为例
【6h】

人文主义视角下城市居住形态演化发展研究——以1990年以后南京市定量分析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居住空间形态研究一直是城市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与所处的社会发展背景紧密相关。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经济、政策背景的改变对居住形态的演变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历史证明居住形态中的“集中”和“分散”概念是一种动态的观念,需要放在历史的具体语境中加以分析。因此选择科学的研究平台,综合归纳其内在的发展机制,建立多因子的评价体系评判居住空间形态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有利于提高居住形态研究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文章通过对1990年以来,2000年以后为主南京城市居住空间形态变化的量化研究和案例剖析,对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居住形态的演变机制进行实证分析,根据“适宜空间密度”和“有机集中”的原则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策略。
   首先是理论研究部分,包括:第一章交待了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概念定义、整体理论与方法思路。第二章,对中外居住形态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历史性的回顾和比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居住形态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进行了分析。通过多种角度进一步对城市居住形态发展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从而对城市居住形态发展研究进行了理论界定。第三章,对关于城市居住形态研究的跨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析影响居住形态发展的当代理论和思潮。并从“集中”和“分散”这两种思潮的角度,剖析居住形态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人文主义因素及其历史局限。
   其次是技术方法研究部分,包括:第四章,对我国当代城市居住形态的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在高速城市化背景下居住空间形态演变发展的特点,并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第五章,提出城市居住空间形态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从理论上阐述了影响居住形态发展的机制和动因,并归纳了在物质和非物质层面的影响要素、内在机制与运行特征。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构建对居住形态的分析体系,并建立对城市居住形态的综合评价体系。
   最后是实证量化研究部分,包括:第六章,在简要介绍南京城市形态发展现状和空间演变历史的基础上,通过GIS的技术平台,对2000年以来南京居住项目的相关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在市域、都市区、主城区、老城四个层面对南京居住空间形态发展变化的宏观特征和规律进行总结。第七章,选取五个典型地段进行具体分析,从城市空间格局、空间形态肌理、社会经济影响要素等角度进行实证分析,并在中观层面分别对各地段的演化动因进行总结。第八章,选取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了居住形态的案例分析。对不同空间密度和空间类型的居住案例进行横向比较,总结归纳2000年以来南京市微观层面居住形态的演变特征。第九章,通过上述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量化研究和个案分析,对2000年以来南京城市居住形态的发展和演变进行归纳性的总结,得出主要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结合“适宜密度”的相关理论从实际出发,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优化策略。

著录项

  • 作者

    张四维;

  •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南大学;
  • 学科 建筑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齐康;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299.233;
  • 关键词

    居住形态; 适宜密度; 有机集中; 多因子分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