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危险因素与术后转律关系的研究
【6h】

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危险因素与术后转律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缩略词表

前 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二章 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前危险因素与术后转律关系的研究

一、实验对像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已发文章

参考文献

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前危险因素与术后转律关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近年来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已成为治疗慢性房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仍有20-30%的患者术后房颤复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近三年我科行同期瓣膜置换术+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通过比较转律成功组及失败组的临床资料及危险因素差异,分析各个术前危险因素与手术成功率关系,为今后选择手术最佳获益人群提供参考,以期减少患者的医疗风险及住院费用。研究对象及方法:从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共5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永久性房颤的患者在我科行瓣膜置换术+房颤射频消融术,手术均由同一医生完成,术中消融方法一致,术后随访半年以上了解患者心律转归情况。术后心电图显示的非窦性节律均定义为转律失败。根据是否转为窦性心律分为转律组(SR)与转律失败组(AF),采集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及术中、术后资料,比较两组间资料差别,单变量分析采取t检验或方差检验显示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对有显著差异的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计算优势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s,CI)。
   结果:术后早期一例死亡(1.9%),术后无二次开胸止血,无恶性心律失常需起搏器植入。随访时间9-35个月(平均14个月),期间无患者死亡,术后生活质量均不同程度改善,最后一次随访中共37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手术成功率约71.2%。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病程、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是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而年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术前心功能、体外循环时间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房颤病程是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慢性房颤的有效方法,术后转为窦性心律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手术方式也主要由主刀医生的经验决定,无法达到盲法;病例分组在更长期的随访中可能会变化,这也导致了统计效率的降低。房颤病程短、左房内径小的患者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成功率高,而房颤病程长短是影响房颤消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房颤病程越长,手术效果越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