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工业空间更新演化机制研究——以无锡大运河沿岸老工业为例
【6h】

老工业空间更新演化机制研究——以无锡大运河沿岸老工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相关概念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框架

1.6 研究意义

1.7 研究难点

1.8 研究方法

第2章 老工业更新演化的解读

2.1 老工业更新演化的矢量解读

2.2 老工业更新演化的基本模式

2.2.1 用地更新模式

2.2.2 创新性再利用模式

2.2.3 保护性再利用模式

2.2.4 文物保护模式

2.2.5 产业复兴模式

2.2.6 不更新模式

第3章 老工业空间更新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3.1 机制基本构成

3.2 六大机制要素

3.2.1 产业价值要素

3.2.2 环境潜力要素

3.2.3 建筑价值要素

3.2.4 土地价值要素

3.2.5 历史价值要素

3.2.6 区位引导要素

3.2.7 要素小结

3.3 老工业更新演化的要素作用

3.3.1 产业价值要素的要素作用

3.3.2 环境潜力要素的要素作用

3.3.3 建筑价值要素的要素作用

3.3.4 土地价值要素的要素作用

3.3.5 历史价值要素的要素作用

3.3.6 区位引导要素的要素作用

3.4 老工业更新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3.4.1 机制逻辑

3.4.2 自组织机制构建

3.5 老工业更新演化的三大机制矛盾

3.5.1 历史价值与区位引导之间的矛盾

3.5.2 产业价值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3.5.3 建筑价值与空间价值之间的矛盾

第4章 老工业空间更新演化的他组织机制

4.1 他组织机制的基本概念

4.1.1 他组织的含义

4.1.2 他组织的主体

4.1.3 他组织的手段

4.2 机制要素的他组织性研究

4.2.1 产业价值要素的他组织性

4.2.2 环境潜力要素的他组织性

4.2.3 建筑价值要素的他组织性

4.2.4 土地价值要素的他组织性

4.2.5 历史价值要素的他组织性

4.2.6 区位引导要素的他组织性

4.2.7 他组织性小结

4.3 他组织更新演化机制

4.3.1 他组织机制构建

4.3.2 他组织机制与自组织机制的关系

第5章 无锡工业发展历程

5.1 初始形成阶段(1895-1911)

5.1.1 阶段背景

5.1.2 城市发展

5.1.3 工业发展

5.2 成长壮大阶段(1911-1937)

5.2.1 阶段背景

5.2.2 城市发展

5.2.3 工业发展

5.3 曲折发展阶段(1937-1980)

5.3.1 阶段背景

5.3.2 城市发展

5.3.3 工业发展

5.4 现代发展阶段(1980至今)

5.4.1 阶段背景

5.4.2 城市发展

5.4.3 工业发展

第6章 无锡大运河沿岸老工业空间演化机制实证研究

6.1 无锡现存老工业空间基本特征

6.1.1 老工业遗存的基本情况

6.1.2 老工业遗存的分布特征

6.2 机制要素

6.2.1 无锡老工业的产业价值要素

6.2.2 无锡老工业的环境潜力要素

6.2.3 无锡老工业的建筑价值要素

6.2.4 无锡老工业的土地价值要素

6.2.5 无锡老工业的历史价值要素

6.2.6 无锡老工业的区位引导要素

6.3 自组织机制

6.3.1 自组织机制构建

6.3.2 机制矛盾分析

6.3.3 演化趋势预测

6.4 他组织机制

6.4.1 更新演化方向的选择

6.4.2 他组织措施段的确定

6.4.3 小结

第7章 结语

7.1 老工业更新演化的矢量解读

7.2 机制基本构成

7.3 老工业空间更新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7.4 老工业空间更新演化的他组织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无锡市历史地图

表格索引

图片索引

作者简介

后记

展开▼

摘要

城市老工业的更新演化是国际城市规划学术界的前沿性重要研究课题。随着我国逐步迈入后工业化时代,许多城市老工业区的更新演化已经越来越明显,这一课题在我国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现出来。本文就老工业空间的更新演化机制展开研究,对其更新演化的内在原理进行剖析。研究过程中,本文对各种概念进行了解读,总结了国内外在本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解读了大量已经开始或这完成更新演化的老工业空间案例,并对它们进行了总结归纳以及深层分析。经过研究,本研究形成了一定成果。它们是:对更新演化的矢量解读法,影响老工业空间更新演化的要素研究,老工业空间的自组织机制,老工业空间的他组织机制。其中,后两者是本文的主要成果。最后,本文以无锡大运河沿岸的老工业空间作为案例,对上述成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在证明本理论切实可行的同时,对无锡老工业空间的更新演化进行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本研究对于如何应对国内正在步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城市所面临的老工业空间更新演化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本文的研究方法对于各类城市更新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