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空港经济区的形成机制及区域影响研究——以上海为例
【6h】

空港经济区的形成机制及区域影响研究——以上海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1.3.1 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

1.2.2 研究方法

1.2.3 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文献综述

2.1 空港经济区的概念界定

2.2 相关研究综述

2.2.1 空港经济区形成机制相关研究综述

2.2.2 空港经济区的区域影响相关研究综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港经济区的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

3.1 空港的建立

3.1.1 经济因素

3.1.2 社会因素

3.1.3 环境因素

3.2 空港经济区的作用机制理论分析

3.2.1 区位理论

3.2.2 经济增长理论

3.2.3 流量经济理论

3.3 基于产业链的空港产业集聚

3.3.1 临空产业集聚

3.3.2 空港产业链

3.3.3 空港产业集聚的测度

3.4 空港经济区的形成路径演变

3.4.1 点状时期

3.4.2 线状时期

3.4.3 面状时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港经济区的影响分析

4.1 经济影响

4.1.1 影响方式

4.1.2 测算方法

4.2 社会影响

4.2.1 影响分析

4.2.2 测算方法

4.3 环境影响

4.3.1 影响方式

4.3.2 测算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海空港经济区形成与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上海空港经济区的形成

5.1.1 上海空港经济区的现状

5.1.2 基于VAR模型的空港经济区形成分析

5.2 上海空港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5.2.1 空港经济区对上海市的直接经济影响

5.2.2 上海空港经济区的间接和引致影响

5.2.3 计算方法和步骤

5.2.4 数据来源和处理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1.1 城市规模和客运量是空港经济区形成的关键因素

6.1.2 空港经济区已成为搭建区域产业链的重要平台

6.1.3 机场所延伸的空港经济区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都分

6.2 政策建议

6.2.1 增强城市间及运输体系间的合作与交流,构建综合城市交通体系

6.2.2 立足主导产业,推动临空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

6.2.3 遵循客观规律,合理规划发展空港经济区

6.3 不足及展望

6.3.1 不足

6.3.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机场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空港经济区凭借其对区域经济的巨大助推作用,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各地政府纷纷把空港经济区作为新兴的城市经济社会增长极而积极加以培养和引导,并大力延伸和升级空港产业链。然而空港经济区的真正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宏观经济条件和微观基础,在不同的区域资源禀赋下,其发展过程、影响因子和发展模式也各不相同,需要深入的研究其发展规律,并进行合理的规划引导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在吸收借鉴国内外空港经济区发展的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空港经济区的形成机制及主要影响,结合上海空港经济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拓展了现有研究,并为空港经济区的良性发展提供支撑。
   本文首先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空港经济区进行界定,指出我国区域日益紧密的联系及航空运输业技术进步和航空政策开放等都推动了空港经济区的形成。并基于空港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影响方式和影响深度,从机场的建立、空港经济区作用机制、演变路径三个方面去探讨空港经济区的形成机制。
   在此基础上,论文以上海空港经济区为例,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VAR模型对空港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因子及影响深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计量了空港经济区形成中的重要贡献因子及空港经济区的直接、间接及引致和溢出影响。结果显示,诸多影响空港经济区形成的因子在各时期的影响力有所不同。短期内空港经济区本身在空港经济区形成中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城市的经济规模;货运、客运、城市的经济规模和进出口贸易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从长期来看,城市的经济规模是空港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平台,影响重大且深远。客运量和货运量的方差贡献不断增长,且客运量的贡献率要高于货运量,长期也高于城市的经济规模贡献率和其它影响因子,是空港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
   本文同时考察了空港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探讨了各种可能的测算方法。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方法进行扩展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投入产出模型,定量计算了上海空港经济区对区域的直接、间接和引致经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海空港经济区的发展对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GDP和就业岗位贡献约占所属城市的13%和18%;产业的高级演进通过间接及引致效应使空港经济区的社会贡献得以放大,甚至超出其直接影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最后,本文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指出推动空港经济区的形成需要城市间及运输体系间的合作与交流,以构建综合的城市交通体系;需要空港地区主导产业的带动以推动集群式临空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也需要在遵循客观规律基础上的合理规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