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建设研究
【6h】

重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建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社会风险研究综述

1.2.2 社会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1.2.3 研究不足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基于顶层设计理论的现行制度的审视

2.1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缘起

2.2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演进

2.3 现行制度的缺陷分析

2.3.1 法律法规层面的缺失

2.3.2 评估主体界定不合理

2.3.3 评估客体界定不清

2.3.4 评估操作实施方面的不足

2.4 顶层设计理论视角下制度的重新认识

第3章 制度所调整的客体界定

3.1 制度所指重大工程的界定

3.1.1 现行制度中对重大工程的界定

3.1.2 本制度对重大工程范围的界定

3.2 制度所指社会稳定风险之定义

3.2.1 风险涵义

3.2.2 社会风险涵义

3.2.3 社会风险组成因素分析

3.3 制度所指风险评估的涵义辨别

第4章 制度所调节的各类主体及其责任安排

4.1 风险监督主体——相关政府部门

4.1.1 政府监督部门

4.1.2 资质许可主管部门

4.1.3 评估业务的监管部门

4.1.4 政府部门的责任安排

4.2 风险承担主体——项目兴办者

4.3 风险评估责任主体——评估机构

4.3.1 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权利

4.3.2 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责任义务

4.3.3 评估机构的禁止行为

4.4 其他主体的权责安排

4.4.1 公众参与

4.4.2 社会团体

第5章 评估机构、专业评估人员与评估团队

5.1 评估机构

5.1.1 可从事稳评的机构类型

5.1.2 评估机构的准入方式

5.1.3 评估机构的备案登记程序

5.2 专业评估人员

5.2.1 评估人员的知能要求

5.2.2 风险评估人员的执业资格要求

5.3 评估团队

5.3.1 评估团队的构成

5.3.2 各类专家的要求

5.3.3 居民代表、社会团体成员的要求与选择

第6章 制度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黏合机制设计

6.1 上层法规的完善建议

6.1.1 《突发事件应对法》修订建议

6.1.2 《土地管理法》修订建议

6.1.3 《城乡规划法》修订建议

6.2 《暂行办法》的基本框架

6.3 本制度嵌入现行体制的方式

6.3.1 现行体制的项目立项程序结构剖析

6.3.2 本制度嵌入现行体制的方式与方法

第7章 研究成果与应用前景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创新之处

7.3 应用前景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重大工程建设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由工程建设带来的土地征用、拆迁、环境污染等问题,是我国目前社会矛盾的一个焦点,并引发了若干群体性事件。2006年,四川遂宁市率先创立了重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并在各地逐步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法律法规缺失、评估活动的主体界定不合理、评估客体界定不清以及评估活动操作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本文试图通过系统地探讨现行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制度建设建议。
  本文运用了文献调查法、对比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方法,在整理和分析现行制度缺陷的基础上,论文首先对现行的评估模式进行批判,并从顶层设计理论的视角下对制度进行重新认识。论文认为,重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应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以解决我国当前政府同时作为评估主体与监督主体的问题。随后,论文构建出一个适合我国现有国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模式。界定了制度所调整的客体和主体,设计出评估参与方的责任安排,评估机构和专业评估人员的准入条件,考虑到制度需要在一定背景下运行,论文设计了制度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黏合机制。
  本文最终对目前现行的重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进行重构,并形成社会稳定风险管理制度,即《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建议稿。论文期冀通过重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建立为政府公共管理提供思路和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