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规划中的财产损失补偿问题研究
【6h】

城市规划中的财产损失补偿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内容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城市规划中的财产损失类型之检视

第一节 不具有公法上请求权的反射利益

一、主观公权利与反射利益之理论评介

二、城市规划中的反射利益之考察

第二节 应予重新检讨的信赖保护利益

一、相关判例学说之梳理

二、城市规划变更的信赖保护之再审视

第三节 财产权社会义务范畴的财产限制

一、基于相关事例的观察

二、城市规划中的财产权社会义务及其思考

第四节 基于财产征收视野下的观察

第二章 城市规划中的征收性侵害及其判定

第一节 扩张征收内涵之规范厘定

一、既有学说与实务见解之检讨

二、以财产权权能为基准的界分

第二节 城市规划中的征收性侵害之判定

一、财产权利抑或财产性利益之辩

二、财产权权能妨害的判断基准

第三章 城市规划中的征收性侵害之可诉性实现进路

第一节 《行政诉讼法》修改前处理思路之考察

一、成熟原则下受案范围之渐进拓展

二、司法实践中受案范围之突破及其限度

第二节 基于新《行政诉讼法》文本的规范审视

一、以“行政争议”为基础的全新诉讼构造

二、新《行政诉讼法》之功能有效性检视

第三节 规划确定裁决之借鉴可能性思考

一、规划确定裁决的域外经验之评介

二、在我国引入规划确定裁决的思考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成果和论文清单

展开▼

摘要

城市规划作为行政机关运用公权力作出的行为,可能会给相对人造成财产权利上的损失。但是,并非所有的损失都可以请求国家进行补偿,必须区别不同的损失类型进行具体的判断。首先,反射利益并非法律对特定的个人予以保护的权利,仅仅是公民基于法的反射性效果而享受的事实上利益,这一利益的减损不具有补偿请求权。其次,城市规划具有强烈的政策裁量性和未来性,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更预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常态。因此,城市规划并未向公民提供一种足以信赖的确定的法律状态,应当限制信赖保护原则在城市规划领域的运用。再次,城市规划对于私人财产权利的限制存在程度上的显著差别,这一差别可以借用财产权社会义务与扩张征收这一对法律概念进行描述。财产权社会义务是财产权本身内在的限制,对此不需要予以补偿;征收包括应予补偿的财产权限制和公权力附随效果损害两种类型。城市规划的权利限制效果一旦涉及财产权权能的妨害,即超出社会义务的射程,成立扩张征收,这是城市规划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应补偿的财产损失类型。
  在《行政诉讼法》修改之前,城市规划中的财产损失补偿主要借助成熟原则实现可诉性,但实际成效非常微弱;新《行政诉讼法》以“行政争议”、“行政行为”重新架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使得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简化,可诉性的法律依据在形式上不再成为问题。但实际上,由于“行政行为”概念被泛化,仍然需要对城市规划进行专门的行为类型研究,才能够实现实质意义上损失补偿的可诉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