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感知成本的低收入人群通勤交通方式选择研究
【6h】

基于感知成本的低收入人群通勤交通方式选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概述

1.2.1 低收入人群的界定

1.2.2 低收入人群出行特征研究

1.2.3 出行感知成本理论基础

1.2.4 现有理论总结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低收入人群出行感知成本数据库的构建

2.1 出行感知成本的内涵界定

2.1.1 出行成本

2.1.2 出行感知成本

2.2 低收入人群出行感知成本数据库的构建

2.2.1 低收入人群出行感知成本数据的筛选

2.2.2 低收入人群出行感知成本数据库

2.3 低收入人群出行感知成本数据采集

2.3.1 地点选择

2.3.2 抚顺市低收入人群出行感知成本问卷设计

2.3.3 数据汇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低收入人群通勤交通方式选择与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3.1 低收入人群统计特征分析

3.1.1 个人家庭信息分析

3.1.2 居住-工作区位特征

3.1.3 出行属性分析

3.1.4 交通服务属性统计分析

3.1.5 低收入人群成本敏感度分析

3.2 低收入人群通勤出行交通方式选择与各因素的相关性

3.2.1 低收入人群通勤交通方式选择与个人属性的相关性

3.2.2 低收入人群通勤交通方式选择与家庭属性的相关性

3.2.3 低收入人群通勤交通方式选择与区位属性相关性

3.2.4 低收入人群通勤交通方式选择与交通服务属性的相关性

3.2.5 低收入人群通勤交通方式选择与成本敏感度相关性

3.2.6 显著性因素总结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收入人群通勤交通方式选择模型构建及标定

4.1 模型基础理论

4.1.1 随机效用理论

4.1.2 logistic模型

4.1.3 模型参数估计方法

4.1.4 模型的检验

4.2 低收入人群通勤交通方式选择模型

4.2.1 低收入人群通勤交通方式选择模型建立步骤

4.2.2 模型因变量的确定

4.2.3 低收入人群通勤出行交通方式选择效用函数形式

4.2.4 特性变量的选择

4.3 低收入人群通勤交通方式选择模型标定

4.3.1 初始模型标定

4.3.2 最终模型标定

4.3.3 模型检验

4.4 低收入人群通勤交通方式选择模型解释

4.4.1 个人属性变量

4.4.2 家庭属性变量

4.4.3 交通服务属性变量

4.4.4 成本敏感度

4.4.5 区位属性

4.5 低收入人群通勤交通方式选择模型效用函数及应用

4.5.1 低收入人群通勤交通方式选择模型效用函数表达式

4.5.2 低收入人群通勤交通方式选择模型的应用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低收入人群出行引导及保障策略

5.1 低收入人群出行保障及引导的目标

5.2 城市公交服务改善策略

5.2.1 公交线路优化调整

5.2.2 公交站点改善

5.2.3 公交票价优惠政策

5.2.4 公交IC卡推广

5.3 慢行交通改善策略

5.3.1 慢行单元划分及规划指引

5.3.2 非机动车系统规划

5.3.3 步行与公交换乘系统

5.4 非绿色交通的合理限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城市低收入人群活动-出行模式与感知成本作用机理研究》,聚焦大城市低收入人群,对低收入人群感知成本与通勤出行交通方式选择作用机理展开了研究,从低收入人群感知成本数据库建立入手,针对低收入人群通勤出行交通方式,建立基于感知成本的通勤出行交通方式选择模型。通过模型的建立,可以分析影响低收入人群通勤出行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并从这些因素着手,提出了保障低收入人群出行需求以及引导低收入人群选择绿色交通出行的策略,为交通系统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健全低收入人群出行保障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首先,本文采用定量(比例法)和定性(低收入人群一般特征)相结合的方法界定低收入人群,阐述了出行感知成本的内涵,利用获得的抚顺、南京、湖州三个城市的数据,构建了包括低收入人群个人家庭属性、出行属性、交通服务属性、区位属性、成本敏感度五个方面的出行感知成本数据库。
  其次,对抚顺、南京、湖州三个城市低收入人群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出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低收入人群通勤出行交通方式选择与出行感知成本数据库各因素的相关性。
  然后,阐述了交通方式选择模型的基础理论—随机效用理论,确立了本文使用的模型-多项logistic模型,分析了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最大似然估计法以及常见的模型检验方法。在此基础上,确定低收入人群通勤出行交通方式选择MNL模型的构建步骤。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确定了模型交通方式选择肢,选择了影响低收入人群通勤出行的特性变量,通过SPSS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得出低收入人群通勤出行交通方式选择效用函数。
  最后,依据建模分析结果,从影响因素着手,研究低收入人群出行保障和引导策略。提出了公交服务质量改善、慢行交通改善、非绿色交通方式限制三个方面策略,不仅保障了低收入出行的可达性、经济性、舒适性,而且可以引导低收入人群选择低碳绿色的出行方式(慢行+公共交通)。

著录项

  • 作者

    杜影;

  •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南大学;
  • 学科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学武;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U491.122;
  • 关键词

    通勤出行; 交通方式; 低收入人群; 感知成本;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