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互通立交出口交通安全评价模型
【6h】

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互通立交出口交通安全评价模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总结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分流区分类及交通冲突形成机理

2.1 分流区的定义及分类

2.2 分流区交通冲突形成机理

2.1.1 交通冲突发生过程

2.1.2 交通冲突成因分析

2.3 交通冲突类型划分

2.4 交通冲突指标的选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交通调查与数据处理

3.1 调查准备

3.1.1 调查地点

3.1.2 调查内容

3.1.3 车型分类

3.1.4 调查样本量

3.1.5 交通冲突数据采集方法

3.2 调查实施

3.3 调查数据处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互通立交分流区交通特性研究

4.1 分流区上游车辆运行特征分析

4.1.1 车道变换类型

4.1.2 车道变换的间隙

4.2 分流区中游车辆运行状态分析

4.2.1 车辆的减速特征

4.2.2 常规车辆制动减速时的减速分析

4.2.3 减速车道上的车辆减速分析

4.2.4 分流区中游车辆速度分布

4.2.5 分流区中游流量分布一般规律

4.3 分流区下游车辆运行状态分析

4.3.1 分流区下游车辆速度分布规律

4.3.2 分流部分下游的流量分布规律

4.3.3 分流区交通冲突主要类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交通冲突预测模型

5.1 交通仿真

5.1.1 仿真模型参数标定

5.1.2 仿真设计

5.1.3 SSAM模型

5.2 交通冲突影响因素分析

5.2.1 交通冲突与交通量的关系

5.2.2 交通冲突与大车比例之间的关系

5.2.3 交通冲突与减速车道长度的关系

5.2.4 交通冲突与匝道半径

5.2.5 交通冲突与分流比

5.3 交通冲突预测模型建立

5.4 模型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互通立交分流区交通安全评价

6.1 评价模型的建立原则

6.2 交通冲突的有效性

6.3 综合冲突风险指数模型

6.4 基于安全服务水平的评价方法

6.4.1 安全服务水平划分方法研究

6.4.2 划分准则的确定

6.4.3 安全服务水平的分级量化及定性描述

6.5 实例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项目及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分流区往往是整个高速公路系统的“瓶颈”路段,车辆在出口附近要频繁的变换车道,交通流呈现接近交织运行的不稳地状态。由于驾驶行为的复杂性,互通立交分流区区域是一个交通事故易发地点,因此,保障互通立交分流区交通安全,已成为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结合我国出口匝道组合情况,进行分类并统计每种组合的常见形式,明确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实测数据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交通冲突进行分类,并得出各类交通冲突的阈值;分别从分流区上、中、下游选取交通量、速度、变道行为等参数研究,分析不同断面不同参数的分布特征,从而得出互通立交分流区交通流特征的变化规律;通过仿真结果分析不同交通流参数及道路几何设计指标与交通冲突关系,基于曲线回归及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各类交通冲突回归模型;选取综合风险指数作为交通冲突的综合指标来进行评价,并应用安全服务水平的概念对互通立交分流区的安全状况进行分级。通过“σ理论”的划分方法给出每级安全服务水的划分标准以及其定性描述。
  本文为互通立交分流区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为改善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安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