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乡结合部低等级道路交通流接入的区段协调管理研究
【6h】

城乡结合部低等级道路交通流接入的区段协调管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乡结合部交通特点及安全问题

1.1.2 城乡结合部低等级道路接入口处交通安全特征

1.1.3 城乡结合部低等级道路交通流接入的区段协调管理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成果总结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城乡结合部低等级道路区段类型划分

2.1 道路区段特征

2.2 道路区段划分方法研究

2.2.1 分类总则

2.2.2 数据调查

2.2.3 定性划分方法

2.2.4 定量划分方法研究

2.3 道路区段类型划分

2.3.1 定性划分

2.3.2 定量划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乡结合部低等级道路接入管理技术

3.1 接入口间距

3.1.1 无信号接入口间距

3.1.2 转弯净距

3.2 接入形式

3.2.1 中央分隔带

3.2.2 接入口渠化岛

3.2.3 间接左转

3.2.4 右转港湾

3.3 接入口布局

3.3.1 合并式接入口

3.3.2 设置沿街辅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乡结合部低等级道路交通流接入的区段协调管理方法

4.1 接入口间距设置管理

4.1.1 同向接入口间距设置

4.1.2 对向接入口间距设置

4.1.3 接入口与交叉口的间距设置

4.2 接入形式与接入口布局管理

4.2.1 大型商业、小区接入口(Ⅰ类)

4.2.2 村庄-主路连接道路接入口(Ⅱ类)

4.2.3 农林耕地接入口(Ⅲ类)

4.2.4 沿街小型商铺、民宅接入口(Ⅳ类)

4.3 区段协调管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例分析及评价

5.1 道路概况

5.2 道路交通调查

5.3 道路区段划分及问题分析

5.4 区段协调管理改善

5.5 仿真评价

5.5.1 建立仿真路网

5.5.2 仿真模型标定

5.5.3 改善措施仿真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不断扩张,城市周边土地开发强度越来越大。由于我国对城乡结合部道路接入口没有明确的设计规划和准则,导致各种用地性质地块随意接入道路主线,加之后期管理缺失,导致道路交通冲突严重,安全性能和通行能力下降。
  本文针对安全和畅通两大目标,对城乡结合部低等级道路交通流接入的区段协调管理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实地调研数据,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道路区段划分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双层划分方法,作为区段协调管理研究中制定接入管理方案的依据。其次,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接入管理技术进行梳理研究,得到适合城乡结合部低等级道路的接入管理方法,根据区段内不同接入口类别,提出区段协调管理的原则。结合实例得到具体的协调管理方法,并通过VISSIM和SSAM对改善措施进行分析,评价方案的合理性。

著录项

  • 作者

    纵彦凯;

  •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南大学;
  • 学科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陆建;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U491.12;
  •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低等级道路; 交通流; 协调管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