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最高法若干指导性案例之检讨
【6h】

最高法若干指导性案例之检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指导性案例概述

第一节 指导性案例的界定

一、指导性案例的概念

二、指导性案例与判例的区分

第二节 指导性案例的效力

一、指导性案例的制度强制性

二、指导性案例的效力渊源模糊性

第二章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的分析

第一节 指导案例8号:法律规则的细化

一、指导性案例对规则细化的指向

二、类似案例的僵化思路

第二节 指导案例23号:知假买假的惩罚性保护

一、指导性案例对消费者主体及其主观意图的指向

二、类似案例认定主体范围的差异

第三节 指导案例17号:消费者权益保护之路

一、指导性案例对欺诈赔偿本数的指向

二、类似案例适用法律的差别

第三章 现行指导性案例实践应用缺陷

第一节 指导性案例缺乏实践执行力

一、指导性案例援引率低

二、指导性案例援引标准不清晰

第二节 指导性案例适用参考机制不明确

第三节 具体案例适用技术欠缺

第四章 未来指导性案例的探索与完善

第一节 指导性案例的效力明确和强化

一、逐步强化指导性案例的法律约束力

二、强化指导性案例的说服力

第二节 借鉴国外对案件事实的对比技术

第三节 拓展指导性案例制度建设的建议

一、指导性案例制度下建立完善的案例汇编制度

二、指导性案例制度下专设奖励和惩罚机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在2010年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对审判过程中类似案件的适用问题进行了具体规定。值此,我国正式建立起案例指导制度,其目的在于针对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根据一般法律精神作出裁判,用已经生效的合理案例来指导日后此类案例的裁判导向,起到一个预防、规范作用,由此避免类似案件裁决差异过大。
  从最高人民法院确立案例指导制度到发布指导性案例至今已有十多年过去了,学界的态度也从开放乐观到谨慎保守。这些已公布的案例涉及范围广、学科覆盖面大,正确解释了法律的模糊地带,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漏洞。然而,在司法实务界,指导性案例被参照的情况、所处的阶段却没有一个明朗的表示。笔者试图通过个别指导性案例入手,展开进一步的比较分析。
  文章结构:以个别指导性案例及其相似案例调研情况和指导性案例之检讨为两个主体部分,前为铺垫,后为重心。
  第一部分中,简要介绍了指导性案例有关基础理论和问题的缘起,概括了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的基本思路。
  第二部分中,选取3个具备典型特征的指导性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就其在实务中相似案例判决参照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据此探讨出指导性案例在实务中的适用逻辑及问题。
  第三部分中,针对第二部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检讨。
  第四部分中,基于前文的分析提出建议。主要是对制度的构建、法律实务的可操作性层面上等方面。
  结语部分强调了案例指导制度构建完善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并发出应当而且能够完善的强烈呼吁,完成了论文的主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