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营造初探
【6h】

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营造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生态的重视

1.1.2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协同的需求

1.1.3 生态导向的滨水空间规划应用性研究缺乏

1.2 研究对象、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梳理及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梳理

2.1.1 生态

2.1.2 城市滨水空间

2.1.3 活力

2.2 滨水空间研究综述

2.2.1 国外滨水空间理论研究综述

2.2.2 国内滨水空间理论研究综述

2.2.3 国际性滨水区会议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营造理论研究

3.1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成功经验研究

3.1.1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理论经验研究

3.1.2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典型案例研究

3.2 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营造维度建构

3.2.1 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营造维度概述

3.2.2 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评价指标解析

3.2.3 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评价体系构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京滨水空间现状及活力评价研究

4.1 研究案例选取

4.2 南京滨水空间发展现状分析

4.2.1 水系与生态环境

4.2.2 水系与滨水活动

4.2.3 水系与城市发展

4.3 多维度综合评价分析

4.4 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营造策略探讨

4.4.1 生态维度——注重滨水自然资源的适宜性利用

4.4.2 活动维度——促进滨水开放空间的系统性构建

4.4.3 功效维度——加强滨水用地布局的复合性规划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用实践:谷阳湖地区城市设计

5.1 项目背景与概况

5.1.1 规划背景

5.1.2 项目概况

5.2 现状解析

5.2.1 生态景观

5.2.2 环境特色

5.2.3 用地布局

5.3 规划策略

5.3.1 构建适宜性的滨水景观环境

5.3.2 构建复合性的滨水城市功能

5.3.3 构建系统性的滨水公共空间

5.4 规划方案建设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与成果

6.2 缺陷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带动下城市迅速发展,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忽视了人与环境、资源间的共生关系,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人类关注的要点。城市的开发建设日益强调环境质量和景观感受,城市居民对户外休闲以及亲近自然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生态资源,备受各方关注。然而国内滨水空间的生态导向方面的研究,关注点多集中在以生态修复为基础的景观设计研究层面,忽略了人的活动和城市发展在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基于城市生态性层面的滨水空间规划研究缺乏。
  着眼于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协同的需求,论文从城市生态的视角,对理论研究及典型案例梳理,提取与城市滨水空间活力相关的因子,构建生态导向的滨水空间活力多维评价体系与方法;并以经过长期城市发展积累、且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认知度的滨水混合地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因子量化及可视化的分析、评价、研究,探索滨水空间自然环境、公共活动与城市效益的和谐共融的多维活力发展路径;最后结合作者实际参与的规划项目对该发展路径进行适应性研究,以期对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和开发建设提供思路借鉴与改进依据。
  论文共六个章节,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和相关理论基础的研究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等,并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的进行梳理与总结,为本研究提供研究视角和理论支撑。
  第二部分为论文的核心研究部分。从理论研究及典型案例的梳理中,提取与城市滨水空间活力相关的因子,构建生态导向的滨水空间活力多维评价体系。并以南京滨水空间为例,从生态、活动、功效三个维度对其现状及活力进行评价,分析三个维度因子与活力营造的相互作用关系,总结生态理念导向下的滨水空间活力营造策略。
  第三部分为实践探讨。以谷阳湖地区城市设计项目为例,验证活力营造策略的可行性,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著录项

  • 作者

    冯莹;

  •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南大学;
  • 学科 城乡规划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博敏;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984.113;
  • 关键词

    城市规划; 滨水空间; 活力营造; 生态理念;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