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协同视角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结构研究
【6h】

协同视角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结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如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系统论

2.1.2 协同学理论

2.1.3 序参量原理

2.2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研究综述

2.3 序参量应用研究综述

2.4 系统协同度评价研究综述

2.5 现有研究评述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结构分析

3.1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结构模型

3.1.1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内涵界定

3.1.2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结构模型构建

3.2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结构特征

3.2.1 静态结构特征分析

3.2.2 动态结构特征分析

3.3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各层次协同发展机理分析

3.3.1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各层次协同发展内涵

3.3.2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各层次协同发展特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子系统序参量识别

4.1 序参量识别的必要性

4.2 序参量识别方法

4.3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子系统状态变量的初步选取

4.4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子系统序参量识别

4.4.1 子系统状态变量数据获取和处理

4.4.2 子系统协同演化模型求解

4.4.3 子系统序参量选取结果分析

4.5 基于序参量的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子系统发展对策建议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子系统有序度及系统协同度研究

5.1 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构建

5.1.1 系统协同度内涵

5.1.2 协同度评价模型设计原则

5.1.3 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建立

5.2 基于序参量识别结果的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子系统有序度研究

5.2.1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子系统序参量数据处理

5.2.2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子系统有序度评价与分析

5.3 基于子系统有序度的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协同度研究

5.3.1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协同发展状态划分

5.3.2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协同度测算及协同发展状态分析

5.4 提升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协同度的对策措施

5.4.1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5.4.2 优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

5.4.3 完善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来源、使用及监督机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愈来愈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势在必行。论文在对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及制度系统内涵界定的前提下,构建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结构模型,对协同视角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的结构内涵、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子系统序参量识别、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予系统的有序发展水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子系统间的协同发展水平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首先,针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结构的分析,本文建立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结构概念模型,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的结构是指行政型制度子系统、法律法规体系子系统、环境经济政策子系统和公众参与制度子系统等子系统间以及子系统内各项具体制度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此,从协同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得出系统结构是否合理有效取决于四类子系统的有序发展水平以及子系统间的协同发展水平。
  然后,针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子系统序参量的识别,本文在选取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状态变量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协同演化模型,对四类子系统的序参量进行识别,研究发现:行政型制度子系统、法律法规体系子系统、环境经济政策子系统、公众参与制度子系统的序参量分别为环保系统人员数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合格率、生态环境保护规章数、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当年办理人大政协环保议案提案数。
  最后,为从协同学角度研究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构建了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首先对四类制度子系统有序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四类子系统有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行政型制度子系统、法律法规体系子系统、环境经济政策子系统、公众参与制度子系统。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子系统间协同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总体协同度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子系统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木桶效应”,即环境经济政策子系统和公众参与制度子系统有序度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制度系统协同度较低,进而决定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结构合理性水平较低。针对研究结论,本文给出了提高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协同度的对策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