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TRPV1和NR1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利多卡因所致的背根神经元毒性中的研究
【6h】

TRPV1和NR1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利多卡因所致的背根神经元毒性中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与局部麻醉药物神经毒性

第二章 DRG神经元的提取、纯化培养及鉴定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第三章 利多卡因所致DRG神经元毒性的测定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第四章 TRPV1和NR1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利多卡因所致DRG神经元毒性中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基金支持

个人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检测利多卡因所致的背根神经元(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s,DRG neurons)毒性中TRPV1和NR1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方法:
  (1)用显微解剖方法获取足够数量的乳大鼠DRG,经胰酶消化处理后在体外进行纯化培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DRG神经元并计算其纯度;
  (2)用CCK-8法检测0、0.5、1、2、4和8mM利多卡因作用于DRG神经元30min时的生存率,并计算其半数致死浓度(Lethal Concentration50,LC50);
  (3)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RPV1激动剂capsacm、TRPV1特异性拮抗剂capsazepine、NMDA受体激动剂NMDA、NMDA受体拮抗剂AP-5对LC50的利多卡因所致DRG神经元生存率的影响,取得其各自的最大效应浓度。
  (4)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并比较最大效应浓度的capsacin(100μM)、capsazepine(10μM)、NMDA(200μM)和AP-5(100μM)对LC50的利多卡因所致DRG神经元TRPV1、NR1(NMDA受体发挥功能的必须亚基)蛋白表达水平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结果:
  (1)经改进后的DRG神经元培养体系获得的DRG神经元在体外培养生长状态良好,纯度可达91%;
  (2)利多卡因对体外培养状态下的DRG神经元存在神经细胞毒性,浓度依赖性降低DRG神经元的生存率,其作用30min时的LC50为1.56mM;
  (3)与LC50利多卡因组比较:①一定浓度的capsacin可以降低LC50利多卡因所致的DRG神经元生存率,且100μM capsacin达最大效应浓度,将LC50利多卡因所致的DRG神经元生存率由50%降至40%(P<0.05);②一定浓度的capsazepine可以改善LC50利多卡因所致的DRG神经元生存率,且10μM capsazepine达最大效应浓度,将LC50利多卡因所致的DRG神经元生存率由50%上调至77%(P<0.05);③NMDA可以降低LC50利多卡因所致的DRG神经元生存率,且200μ MNMDA达最大效应浓度,使得LC50利多卡因所致的DRG神经元生存率由50%降至25%(P<0.05);④一定浓度的AP-5可以改善LC50利多卡因所致的DRG神经元生存率,且100μM的AP-5达最大效应浓度,将LC50利多卡因所致的DRG神经元生存率由50%上调至62%(P<0.05)。
  (4)与LC50利多卡因组比较:①100μM capsacin加LC50利多卡因能显著增加利多卡因所致的DRG神经元的TRPV1和NR1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5),而对DRG神经元TRPV1和NR1蛋白的表达未见明显影响;②10μM capsazepine加LC50利多卡因能显著降低利多卡因所致的DRG神经元的TRPV1和NR1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5),而对DRG神经元TRPV1和NR1蛋白的表达未见明显影响;③200μ M NMDA加LC50利多卡因能增加利多卡因所致的DRG神经元的NR1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5),但对DRG神经元NR1和TRPV1蛋白的表达及TRPV1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未见明显影响;④100μM AP-5加LC50利多卡因能够显著降低利多卡因所致的DRG神经元NR1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5),而对DRG神经元NR1和TRPV1蛋白的表达及TRPV1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未见明显影响。
  结论:
  (1)经改进后的DRG神经元体外培养方法可获得高质量、高纯度的DRG神经元,值得推广。
  (2)利多卡因对体外培养状态的DRG神经元具有神经毒性,其作用30min时的LC50为1.56mM。
  (3)TRPV1和NR1的磷酸化均参与了利多卡因所致的DRG神经元的毒性;在利多卡因所致的DRG神经元毒性中TRPV1的激活或抑制可明显影响NR1的磷酸化水平,而NR1的激活或抑制对TRPV1的磷酸化水平无明显调节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