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6h】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

2.2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

2.3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分布

2.4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发展动因

2.5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理论分析

3.1 产业集聚相关理论回顾

3.1.1 分工论

3.1.2 外部经济论

3.1.3 增长极理论

3.1.4 新竞争优势理论

3.1.5 新地理经济学理论

3.2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

3.2.1 适用性分析

3.2.2 理论分析框架构建

第四章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现状分析

4.1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界定

4.1.1 定性法

4.1.2 定量法

4.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测算方法

4.2.1 集聚指数评估法

4.2.2 指标体系评估法

4.3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3.1 第三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总体现状

4.3.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现状与趋势

4.4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演化路径的实证研究

4.4.1 Logistic模型分析

4.4.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阶段划分

4.4.3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所处演化阶段的研判

第五章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区域差异分析

5.1 三大区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差异分析

5.2 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差异分析

5.2.1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评价指标选择

5.2.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综合评价——因子分析

第六章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基于ESDA的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分析

6.1.1 研究方法

6.1.2 研究指标与数据来源

6.1.3 研究结果分析

6.2 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

6.2.1 空间计量理论模型

6.2.2 变量选择及模型建立

6.2.3 空间计量模型的参数估计

6.2.4 空间计量模型的结果分析

第七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产业结构变化显著。服务业发展呈现迅速态势,在各国国民经济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服务业内部,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突出的地位,逐步成为产业发展的支柱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同时集聚也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生产性服务业依托产业集聚在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提高区域竞争力方面有重要作用。研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区域差异,探究其影响因素,将会对合理布局生产性服务业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在梳理前人关于产业集聚理论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提出知识密集度、信息化水平、经济开放度、政府干预度的提高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正向推动作用。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分析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演化路径进行研判,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水平依然较低,处在产业演化的初始期。进一步,分别从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及31个省市的层面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区域差异,表明东部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较中西部地区有明显优势。接着,选取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指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究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因素,证明了创新水平、信息化水平、政府干预度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显著,均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成正比。最后根据前述多种分析结论提出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杨扬;

  •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南大学;
  • 学科 应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管驰明;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服务业;
  •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集聚; 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