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中国墓园及纳骨建筑设计
【6h】

当代中国墓园及纳骨建筑设计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二章 中国人的生死观

2.1 中国人关于生与死的信仰

2.1.1 鬼神观念

2.1.2 天人合一观念

2.2 当代中国社会的生死观

2.3 中西方生死观比较

2.3.1 中西方生死观的共同点

2.3.2 中西方生死观的差异性

2.4 生死观对生命传承的作用

2.4.1 生物性的“血脉传承”

2.4.2 精神传承

第三章 中国殡葬的缘起与发展

3.1 古代社会殡葬方式

3.2 丧与祭

3.3 宗教因素

3.4 近代社会殡葬方式的演进

3.5 解放后社会殡葬方式发展

3.6 当代殡葬方式的新局面

3.7 殡葬活动社会属性的复杂体现

3.8 目前殡葬礼仪方面值得注意的六个倾向

第四章 中国墓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现状

4.1 中国现代公墓的发展历程

4.2 中国公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2.1 中国公墓的基本类型

4.2.2 中国公墓设计现状

4.3 国家政策和地方管理法规

第五章 当代中国墓园设计研究

5.1 墓园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指标

5.1.1 各类葬式

5.1.2 墓园葬式生态评估

5.2 墓园规划的基本要素

5.2.1 选址与规模

5.2.2 墓园的类型

5.2.3 土地利用和朝向

5.2.4 总平面布局

5.2.5 功能分区

5.2.6 边界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5.3 室外葬

5.3.1 遗体土葬

5.3.2 骨灰的处理与储存

5.3.3 墓碑的艺术化设计

5.3.4 各种葬式的优化方法

5.4 纳骨建筑葬(室内葬)

5.4.1 纳骨建筑的类型

5.4.2 纳骨空间设计

5.4.3 功能与流线设计

5.5 结合自然与艺术的墓园景观设计

5.5.1 墓区园林化

5.5.2 公共空间景观化

5.5.3 墓碑艺术化、微型化

5.5.4 景观小品

5.6 墓园文化建设

5.6.1 墓志铭

5.6.2 名人墓

5.6.3 墓园艺术化建设

第六章 新型葬式对墓园设计的影响展望

6.1 当代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墓园设计路径和发展趋势

6.1.1 多种葬式长期并存下的优化提升

6.1.2 大力发展适用中国国情的纳骨建筑

6.2 探索和开辟与城市郊野公园合建的全降解葬

6.3 将墓园转变为人性化、生活化的空间

6.4 以信息化、艺术化的手段创造性的发展不留或少留骨灰的殡葬方式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国当代墓园及纳骨建筑设计,通过探索具体的设计方法与开发模式,提升当前中国墓园的品质,促进墓园空间的生态化与艺术化,为我国墓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从中国人的生死观入手,对中国人生死观的发展历程和当今现状进行梳理。墓园作为殡葬的物质载体,与生死文化紧密结合,只有了解并顺应了中国人的独特生死观,才能推动新的设计被民众接受。
  其次,墓园作为殡葬礼仪的主要实施场所之一,其空间形态和殡葬活动的内容密切相关。文章论述了中国殡葬的缘起与发展,对中国殡葬习俗的发展与变迁进行了简要概述,归纳与总结了我国当前殡葬礼仪的倾向和新局面。
  随后,文章阐述了中国现代公墓的发展历程和设计现状,总结了当前墓园建设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针对当前墓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设计手法、法律法规、文化背景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
  最后,文章介绍和借鉴了境内外先进的墓园设计实例,对墓园宏观层面的规划方式,结合地形的墓区设计手法,各种葬式具体的优化设计方法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初步形成了一套从宏观到微观的设计优化体系。文章从殡葬管理部门、墓园经营方、墓园使用者几方面进行了探讨,以多方获益为目标,提出了也许可行的未来生态墓园发展模式。文章结合当前科技发展趋势,对未来的殡葬方式和墓园的新形态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墓园的设计和改造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