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威胁性刺激对考试焦虑个体注意控制加工的影响
【6h】

威胁性刺激对考试焦虑个体注意控制加工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片索引

表格索引

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考试焦虑

1.1.1 考试焦虑的概念

1.1.2 考试焦虑的测量和评估

1.2 考试焦虑的注意理论

1.2.1 认知注意干扰理论

1.2.2 外部监控理论

1.2.3 加工效能理论与注意控制理论

1.2.4 自我调节理论

1.3 考试焦虑与注意控制加工

1.3.1 注意控制及相关概念

1.3.2 研究情绪性注意控制的常用范式

1.3.3 相关研究范式的评价

1.3.4 考试焦虑影响注意控制加工的线索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

2.1.1 理论建构的不足

2.1.2 研究内容的不足

2.1.3 研究方法的不足

2.2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方案

2.3.1 研究内容与结构

2.3.2 研究范式

2.4 研究预期与假设

2.4.1 研究预期

2.4.2 研究假设

3.1 前言

3.2 方法

3.2.1 被试

3.2.2 工具和材料

3.2.3 实验程序

3.2.4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词汇各项特征的分布

3.3.2 聚类分析及差异检验

3.3.3 信度分析

3.3.4 考试相关度和威胁度的交互作用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威胁性刺激对考试焦虑个体当前认知操作的影响:注意控制与侵入思维

4.1 前言

4.2 实验一 威胁靶与考试焦虑个体的侵入思维:认知资源不足的影响

4.2.1 目的与假设

4.2.2 方法

4.2.3 结果

4.2.4 讨论

4.3 实验二 威胁靶侵入的性质:自动加工还是控制加工

4.3.2 方法

4.3.3 结果

4.3.4 讨论

4.4 实验三 威胁靶侵入的性质:低耗高效还是高耗低效

4.4.1 目的与假设

4.4.2 方法

4.4.3 结果

4.4.4 讨论

4.5 实验四 注意控制意愿对考试焦虑个体侵入思维的影响

4.5.1 目的与假设

4.5.2 方法

4.5.3 结果

4.5.4 讨论

4.6 结论

第五章 威胁性刺激对考试焦虑个体注意执行加工的影响:注意控制受损的性质

5.1 前言

5.2 实验五 威胁性刺激对考试焦虑个体注意系统的影响

5.2.1 目的与假设

5.2.2 方法

5.2.3 结果

5.2.4 讨论

5.3 实验六 考试焦虑个体注意执行功能受损的性质:结构性还是特异性损伤?

5.3.1 目的与假设

5.3.2 方法

5.3.3 结果

5.3.4 讨论

5.4 结论

第六章 威胁干扰下考试焦虑个体的注意调控策略:认知资源调整的灵活性

6.1 前言

6.2 实验七 考试威胁对考试焦虑个体认知资源分配的影响

6.2.1 目的与假设

6.2.2 方法

6.2.3 结果

6.2.4 讨论

6.3 实验八 高、低考试焦虑个体的认知资源容量差异:注意控制加工的影响

6.3.1 目的与假设

6.3.2 方法

6.3.3 结果

6.3.4 讨论

6.4 结论

第七章 评价性偏差与考试焦虑个体的注意控制加工

7.1 前言

7.2 实验九 考试焦虑个体的威胁易感性和威胁性评价偏差

7.2.1 目的与假设

7.2.2 方法

7.2.3 结果

7.2.4 讨论

7.3 结论

第八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

8.1 本研究逻辑框架与结果

8.2 考试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与注意执行控制系统的功能

8.2.1 考试焦虑诱发的注意偏向性质

8.2.2 注意控制加工在注意偏向形成中的作用

8.2.3 注意偏向的情境性与考试焦虑个体注意执行控制系统的功能性受损

8.3 考试焦虑个体侵入性思维发生的条件

8.3.1 较高的考试担忧水平

8.3.2 对情境威胁的感知和夸大

8.3.3 注意控制调节下的注意偏向

8.3.4 适当的认知负载

8.4 考试焦虑个体注意调控的灵活性

8.5 考试焦虑个体对威胁的认知应对方式

8.6 对考试焦虑注意干预训练的启示

8.7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8.7.1 关于被试的筛选

8.7.2 关于研究设计与范式

8.7.3 关于研究技术手段

8.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当代社会,许多学生深受考试焦虑的困扰,而后者往往源于考试情境中的个体对考试失败的担忧。本研究关注考试焦虑个体这种易受负性念头困扰的特点是否源于自我调节能力的不足?具体而言,考试焦虑个体的注意控制加工是否存在缺陷?考虑到迄今并不清楚考试焦虑个体在应对考试威胁时的注意控制机制,尤其对威胁情境下考试焦虑个体的注意分配灵活性缺乏清晰和一致的描述,本研究以高、低担忧型考试焦虑个体为被试,以经评定为不同考试威胁特征的双字词为刺激材料,通过四个研究共九个实验考察不同条件下威胁性刺激对考试焦虑个体注意控制加工的影响。
  研究一利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词语流任务形成的注意瞬脱(AB)效应,探讨不同注意控制意愿和不同认知负载条件下,考试焦虑个体的思维是否易受威胁性刺激的侵入。以考试威胁为靶(此时个体的注意控制意愿较强)的研究发现,与高认知负载条件下高、低考试焦虑组被试对考试威胁靶的AB效应无显著差异相比,有认知负载但水平不高时,考试威胁靶更易闯入考试焦虑个体当前意识领域,并损害其后续认知加工。而以考试威胁作为非靶呈现时(此时个体的控制加工意愿较弱),考试焦虑个体并未形成威胁性侵入思维。
  研究二采用修订的情绪性注意网络测验(ANT),考察考试威胁刺激在考试焦虑影响注意执行控制加工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考试焦虑组被试的注意执行控制系统功能只在考试威胁干扰条件下显著低于对照组,该功能性不足随着威胁的消失而消失。
  研究三交叉融合视觉短时记忆(VSTM)的变化觉察范式和情绪Stroop任务,考察情境威胁干扰下考试焦虑个体的认知资源分配模式。结果发现有认知负载但资源易获补充时,考试焦虑个体更易受到与任务无关的考试威胁干扰,认知负载较高且资源难获补充时,考试威胁信息对于考试焦虑个体并无明显干扰。
  研究四通过评定不同情绪特征词汇的考试相关度和威胁度,考察高、低考试焦虑个体的效价评价系统差异。结果表明,对于考试威胁和考试无关威胁的词汇,高考试焦虑被试组对其威胁度评分显著更高。
  综上本研究发现:考试焦虑个体的负性侵入思维与其注意控制加工受损有关,该受损仅发生在与考试威胁有关的情境中,且受个体是否应用以及如何应用注意控制策略的影响。考试焦虑个体在由情境威胁特征、当前认知资源易获补充程度及加工时长等不同因素组合构成的情境压力下,会采用不同的注意调控策略,其中在承受认知资源压力但压力不高的条件下,受到考试威胁的侵扰最多。考试焦虑个体对情境威胁性的夸大,可能是造成其与正常个体认知差异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认为,注意干扰理论关于考试焦虑个体注意缺陷的观点、自我调节理论关于考试焦虑个体注意调控僵化的观点,均是对特定情境下考试焦虑个体注意控制加工特点的反映。本研究在总体上支持注意控制理论的同时,认为威胁性情境中的考试焦虑个体通过采用情绪性注意加工策略,仍显示出注意调控的某种灵活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