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区高血压前期生活方式群组干预模式研究
【6h】

社区高血压前期生活方式群组干预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前言

第一章 社区高血压前期人群现患情况及危险因素分布情况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样本量计算

1.3 抽样方法

1.4 问卷调查

1.5 体格检查

1.6 质量控制

1.7 资料统计分析

2.1 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2.2 高血压前期基线调查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

2.3 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患病率人群分布特征

2.4 高血压前期人群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2.5 高血压前期人群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社区高血压前期生活方式群组干预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1 组织机构

2 干预期限

3 研究对象

4 样本量计算

5 干预内容和形式

6 个体化健康教育

6.1 概念

6.2 内容

6.3 工作流程

6.4 注意事项

7 编制工作手册和干预材料

8 质量控制

9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社区高血压前期人群生活方式群组干预的效果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评价资料的收集

1.3 资料分析方法

1.4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干预组和对照组人群干预前的情况

2.2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或管理后的结果评估

3 讨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高血压前期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高血压疾病作为最常见的“富贵病”,每年造成大约710万人死亡,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同时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对于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已迫在眉睫。近年来,人们逐渐将预防高血压的病因转为预防危险因素,2003年5月在美国高血压预防、诊断、评价与治疗联合委员会上首次正式提出“高血压前期”的概念。高血压前期是进展为高血压的过渡阶段,中国大陆地区近十年来成年人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37%。众多研究表明,性别、超重或肥胖、中心性肥胖、吸烟、饮酒、高盐饮食是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其中大部分危险因素是可通过运动、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改变来进行控制,进而延缓或阻止血压值升高的。国内外经验表明社区干预是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而目前中国高血压社区干预存在社区卫生资源相对不足、患者依从性不高及健康教育层面仅以普及相关知识为主等问题。疾病的群组干预是一种将患有相同或不同疾病的个体组织在一起,然后由卫生服务人员对其实施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和个体诊疗的疾病管理模式,可以解决目前中国社区病人不断增加而社区管理医生相对不足,及病人依从性不好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开展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基线调查,了解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构建社区高血压前期人群生活方式群组干预模式,实施综合干预措施,评价干预效果,为探索适合中国社区实际的、主要以生活方式改变为主的高血压前期群组干预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1、了解所在地区居民高血压前期的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社区高血压前期生活方式群组干预模式及其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2、探讨社区高血压前期生活方式群组干预模式的构建内容,为开展社区高血压前期的生活方式群组干预工作提供依据。
  3、开展社区高血压前期生活方式群组干预研究,比较干预前后体检指标、生活方式的变化,评价生活方式群组干预模式的效果。并通过生活方式群组干预普及高血压防治核心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减少健康危险行为。
  研究方法:1、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无锡市梁溪区和盐城市射阳县社区居民进行基线调查,按照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和高血压组,通过t检验、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得到高血压、高血压前期的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
  2、将基线调查筛选出的高血压前期人群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构建并实施社区高血压前期生活方式群组干预模式,干预内容主要包括高血压前期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一般管理技能的培训、小组讨论和个体化健康教育等部分,整个干预活动分为门诊集中强化干预和入户随访管理。对照组研究对象仅进行常规随访,维持目前生活方式。
  3、通过随访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在干预实施前、干预半年期及干预一年期收集评价资料,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人群体格检查指标和生活方式指标的变化,评价高血压前期生活方式群组干预效果。
  研究结果:1、江苏省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0.14%,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53.78%。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城乡、BMI、中心性肥胖和高血压家族史是高血压前期的影响因素。
  2、经过实施为期一年的干预或管理后,两组的SBP、DBP均有所降低,且干预组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干预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在干预或管理一年后,对照组人群的BMI和腰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而干预组人群的BMI和腰围保持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干预控制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在干预一年后,干预组与对照组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吸烟量与酒精摄入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人群吸烟量与酒精摄入量的减少与干预活动的不同无关,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干预实施前、后自身比较,两组人群每日食盐摄入量、每日食用油摄入量和日千步当量数均有所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6、在进行为期一年的群组干预或管理后,干预组人群进展为高血压的转归率为2.78%,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高血压前期人群恢复到正常血压的转归率为24.44%,高于对照组人群,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论:1、研究对象高血压前期患病率较高,已成为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重要问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城乡、BMI、中心性肥胖和高血压家族史是高血压前期的影响因素,其中许多因素是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而控制的,应给予足够重视。
  2、构建以高血压前期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一般管理技能的培训、小组讨论和个体化健康教育为主要干预内容,以门诊集中强化干预和入户随访管理为干预渠道的社区高血压前期生活方式群组干预模式,体现了其效果好、节约时间、效率高、集随访、管理于一体的优点。
  3、采取社区高血压前期生活方式群组干预模式,对改善社区居民体格检查指标和不良生活方式改变等具有一定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